
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等8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发﹝2020﹞4号)中有关医疗美容相关行业组织“定期向社会发布医疗美容典型案件以及医疗美容相关手术、药品器械使用的风险警示”的要求,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开展了医疗美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现将2025年9月1日至9月30日网络舆情与风险预警简报发布如下:
一、数据采集
(一)采集平台: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医疗美容电商数据监测系统(技术支持:北京鸣医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二)采集周期:2025年9月1日至9月30日。
(三)采集范围:
1.舆情数据:全网公开信息,包括:论坛、新闻、博客、问答、视频、微博、贴吧、平媒、微信、电视、股吧、手机新闻等;
2.电商数据:新氧、大众点评、美团等。
(四)采集内容:
根据医疗美容行业特征词,对全网相关信息进行搜索整理;根据线上公开售卖的医美产品,对电商销售的项目、价格、销量等数据进行监测分析。
(五)数据处理:
1.舆情数据:根据内容表达的语义结构,判断内容正负面关系;分析全网传播内容,聚合报告期内传播热点;结合非法行医和非法产品的相关敏感词,挖掘非法行为的敏感信息。
2.电商数据:根据项目销量,判断当月热点项目,分析项目销售比例。
二、舆情数据分析
(一)概述
2025年9月1日至9月30日,全网新增医疗美容相关信息共计2665173条。其中重点媒体频道信息714061条,占总体信息量的27%,负面信息量155761条,占总体信息量的5.8%,与上期相比,总信息量有所增加,重点媒体信息量有所增加,负面信息量有所增加。

在本报告期内,舆情数据与上月环比对照图如下:

(二)按信息来源(平台)分布
从总体舆情来源(平台)分布来看,手机新闻、视频、新闻本月占比较大;重点舆情中,手机新闻、微博、新闻媒体合计传播占比70%。负面舆情方面,手机新闻、视频、新闻信息量占比相对较大。

各媒体平台占比与上月环比对照图如下:

(三)按信息来源(地区)分布
全国各地区的医疗美容行业信息量,与区域内的行业机构数量、密度、市场规模和热度紧密相关,也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大致成正比关系。

舆情分布区域Top10: 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陕西、辽宁、湖南、福建、山东。
三、舆情内容分析
(一)行业热点新闻
1.热点新闻及传播趋势
1)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海峡两岸分会2025年度学术交流会议隆重召开;

2)2025(第九届)细胞外囊泡前沿与转化大会暨2025医美外泌体与大健康产业创新峰会;

3)2025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交流会;

2.热点词分布
本报告期内,与项目推荐、各地医院排名、口碑、价格等相关的词热度较高,具体如下(字号越大,热度越高):

(二)机构违规分析
1.管理违规:
9月的管理违规中,非法或过期药械、病例不规范、诱导消费问题占比较大。

与上月相比,非法或过期药械、病例不规范、偷税漏税问题略有上升,侵犯隐私、收费不合理、医生资质问题有所下降。

2.营销违规

9月,制造违法违规广告、容貌焦虑、资质证照问题占据前三位。与上月相比,资质证照、对比照片问题有所减少,违法违规广告、刷单问题有所增加;

3.违规行为涉及的服务项目

本报告期内,眼部整形项目涉及的违规行为最多,其次是鼻部整形和吸脂抽脂。
4.违规行为的区域分布

其中北京、上海和广东占据前三位。
(三)服务价格指数
根据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浙江、重庆等地9月份的网络价格监测数据,部分常见项目的均价环比变化如下(单位:元)。


(四)电商销量洞察
1.电商热销项目分布

本报告期内,各大电商平台上水光补水、玻尿酸、除皱瘦脸、双眼皮销量占比较大;
同比上期,水光补水、除皱瘦脸、玻尿酸、皮秒激光和光子嫩肤有所上升。

2.项目销量热力图(越红代表销量越大,越蓝代表销量越小):

四、医疗美容不良事件
(一)消费投诉黑榜
在消费投诉中,对效果不满意、误导消费、未消费不退款占据投诉榜的前三位。

消费投诉与上月对比情况如下:

(二)不良事件典型案例
报告期内,医疗美容行业不良事件报道共155761条,其中以下3条传播量较大:
1)学费两三千元四天可成医美医师谁在为“黑医美”递刀?;

2)女子轻信“能年轻10岁”,花7万元整形失败,辗转4家医院找不到维权对象;

3)广州一医疗美容屡遭投诉,吸脂手术由实习生代替完成?;

(三)涉嫌不良事件的医疗机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