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等8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发﹝2020﹞4号)中有关医疗美容相关行业组织“定期向社会发布医疗美容典型案件以及医疗美容相关手术、药品器械使用的风险警示”的要求,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开展了医疗美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现将2025年71日至7月31日网络舆情与风险预警简报发布如下:

一、数据采集

(一)采集平台: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医疗美容电商数据监测系统(技术支持:北京鸣医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二)采集周期:2025年71日至7月31日。

(三)采集范围:

1.舆情数据:全网公开信息,包括:论坛、新闻、博客、问答、视频、微博、贴吧、平媒、微信、电视、股吧、手机新闻等;

2.电商数据:新氧、大众点评、美团等。

(四)采集内容:

根据医疗美容行业特征词,对全网相关信息进行搜索整理;根据线上公开售卖的医美产品,对电商销售的项目、价格、销量等数据进行监测分析。

(五)数据处理:

1.舆情数据:根据内容表达的语义结构,判断内容正负面关系;分析全网传播内容,聚合报告期内传播热点;结合非法行医和非法产品的相关敏感词,挖掘非法行为的敏感信息。

2.电商数据:根据项目销量,判断当月热点项目,分析项目销售比例。

二、舆情数据分析

(一)概述

2025年71日至7月31日,全网新增医疗美容相关信息共计1592491条。其中重点媒体频道信息382194条,占总体信息量的24%,负面信息量3185条,占总体信息量的0.2%,与上期相比,总信息量有所增加,重点媒体信息量有所增加,负面信息量有所减少。

在本报告期内,舆情数据与上月环比对照图如下:

(二)按信息来源(平台)分布

从总体舆情来源(平台)分布来看,微博、视频、手机新闻本月占比较大;重点舆情中,视频、微博、手机新闻媒体合计传播占比78%。负面舆情方面,微博、新闻、视频信息量占比相对较大。

各媒体平台占比与上月环比对照图如下:

(三)按信息来源(地区)分布

全国各地区的医疗美容行业信息量,与区域内的行业机构数量、密度、市场规模和热度紧密相关,也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大致成正比关系。


舆情分布区域Top10: 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湖北、江苏、河南、山东、湖南、四川。

三、舆情内容分析

(一)行业热点新闻

1.热点新闻及传播趋势

1)2025 IMCAS 中国大会荣耀开启:全球医美力量齐聚申城,共启行业新征程;

2)2025年第五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年会在成都开启;

3)2025年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激光美容分会学术年会在广州开启;

2.热点词分布

本报告期内,与项目推荐、各地医院排名、口碑、价格等相关的词热度较高,具体如下(字号越大,热度越高):



(二)机构违规分析

1.管理违规:

7月的管理违规中,病历不规范、诱导消费、非法或过期药械问题占比较大。


与上月相比,病例不规范、非法或过期药械、侵犯隐私问题略有上升,收费不合理、医生资质问题、诱导消费类问题有所下降。


2.营销违规


7月,制造违法违规广告、容貌焦虑、资质证照问题占据前三位。与上月相比,资质证照、推荐或代言、对比照片问题有所减少,违法违规广告、容貌焦虑、刷单问题有所增加;


3.违规行为涉及的服务项目


本报告期内,鼻部整形项目涉及的违规行为最多,其次是眼部整形和胸部整形。

4.违规行为的区域分布

其中北广东、北京和四川占据前三位。

(三)服务价格指数

根据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浙江、重庆等地6月份的网络价格监测数据,部分常见项目的均价环比变化如下(单位:元)。



(四)电商销量洞察

1.电商热销项目分布

本报告期内,各大电商平台上双眼皮、水光补水、玻尿酸销量占比较大;

同比上期,水光补水、除皱瘦脸销量有所上升。

2.项目销量热力图(越红代表销量越大,越蓝代表销量越小):

四、医疗美容不良事件

(一)消费投诉黑榜

在消费投诉中,对效果不满意、未消费不退款、误导消费占据投诉榜的前三位。

消费投诉与上月对比情况如下:

(二)不良事件典型案例

报告期内,医疗美容行业不良事件报道共3815条,其中以下3条传播量较大:

1)医生在家为“熟人”做「医美」致10级伤残

2)女子花费数万元做“面部微雕”吸脂手术无效起诉医院

3)女子花5万元医美动刀后0变化,双眼皮又变回单眼皮起诉医院;

(三)涉嫌不良事件的医疗机构名单

详见《医疗美容网络舆情负面信息清单2025年第7期》

 


A级申报 去验证
手机站
小程序
公众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