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等8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发﹝2020﹞4号)中有关医疗美容相关行业组织“定期向社会发布医疗美容典型案件以及医疗美容相关手术、药品器械使用的风险警示”的要求,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开展了医疗美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现将2025年1月1日至1月31日网络舆情与风险预警简报发布如下:(一)采集平台: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医疗美容电商数据监测系统(技术支持:北京鸣医智造科技有限公司)。1.舆情数据:全网公开信息,包括:论坛、新闻、博客、问答、视频、微博、贴吧、平媒、微信、电视、股吧、手机新闻等;根据医疗美容行业特征词,对全网相关信息进行搜索整理;根据线上公开售卖的医美产品,对电商销售的项目、价格、销量等数据进行监测分析。1.舆情数据:根据内容表达的语义结构,判断内容正负面关系;分析全网传播内容,聚合报告期内传播热点;结合非法行医和非法产品的相关敏感词,挖掘非法行为的敏感信息。2.电商数据:根据项目销量,判断当月热点项目,分析项目销售比例。2025年1月1日至1月31日,全网新增医疗美容相关信息共计 1317040条。其中重点媒体频道信息143381条,占总体信息量的11%,负面信息量3266条,占总体信息量的0.1%,与上期相比,总信息量和负面信息量有所增加,重点媒体信息量有所减少。

从总体舆情来源(平台)分布来看,微博、视频、手机新闻本月占比较大;重点舆情中,视频、微博、手机新闻媒体合计传播占比70%。负面舆情方面,微博、视频、手机新闻信息量占比相对较大。

全国各地区的医疗美容行业信息量,与区域内的行业机构数量、密度、市场规模和热度紧密相关,也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大致成正比关系。
舆情分布区域Top10: 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四川、江苏、天津、山东、河北、福建。1)「春节“不打烊” 市场监管在行动」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药品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2)变美之前先懂鉴别 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美丽提醒”;

本报告期内,与新年推荐、娇兰护肤等相关的词热度较高,具体如下(字号越大,热度越高):
1月的管理违规中,病历不规范、非法或过期药械、诱导消费问题占比较大。
与上月相比,收费不合理、病历不规范类问题略有上升,医生资质、非法或过期药械类问题有所下降。

1月制造违法违规广告、容貌焦虑、资质证照问题占据前三位。与上月相比,资质证照类问题有所减少;

本报告期内,鼻部整形项目涉及的违规行为最多,其次是眼部和胸部整形。
根据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浙江、重庆等地1月份的网络价格监测数据,部分常见项目的均价环比变化如下(单位:元)。


本报告期内,各大电商平台上双眼皮及玻尿酸销量占比较大;
2.项目销量热力图(越红代表销量越大,越蓝代表销量越小):
在消费投诉中,对效果不满意、误导消费、未消费不退款占据投诉榜的前三位。

报告期内,医疗美容行业不良事件报道共3266条,其中以下3条传播量较大:1)羟基磷灰石“热潮”:尚无完全合规的医美产品,却已使用几十万只; 
2)曾经的新三板明星柏荟医疗, 因高额提成等不正当竞争被罚325万; 
3)北京画美医疗美容医院因违反价格法等相关规定,被罚款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