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等8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发﹝2020﹞4号)中有关医疗美容相关行业组织“定期向社会发布医疗美容典型案件以及医疗美容相关手术、药品器械使用的风险警示”的要求,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开展了医疗美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现将2023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网络舆情与风险预警简报发布如下:(一)采集平台: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医疗美容电商数据监测系统(技术支持:北京鸣医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二)采集周期:2023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1.舆情数据:全网公开信息,包括:论坛、新闻、博客、问答、视频、微博、贴吧、平媒、微信、电视、股吧、手机新闻等;根据医疗美容行业特征词,对全网相关信息进行搜索整理;根据线上公开售卖的医美产品,对电商销售的项目、价格、销量等数据进行监测分析。1.舆情数据:根据内容表达的语义结构,判断内容正负面关系;分析全网传播内容,聚合报告期内传播热点;结合非法行医和非法产品的相关敏感词,挖掘非法行为的敏感信息。2.电商数据:根据项目销量,判断当月热点项目,分析项目销售比例。2023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全网新增医疗美容相关信息共计1828396条。其中重点媒体频道信息589888条,总体信息量的32%,负面信息量7757条,占总体信息量的0.4%。

从总体舆情来源(平台)分布来看,微博、手机新闻、新闻类占比较大;重点舆情方面,手机新闻、新闻类媒体合计传播占比41%。负面舆情方面,微博、手机新闻信息量占比相对较大。

全国各地区的医疗美容行业信息量,与区域内的行业机构数量、密度、市场规模和热度紧密相关,也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大致成正比关系。
舆情分布区域Top10: 北京、广东 、上海、浙江、江苏、四川、福建、山东、湖北、河南。1)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发布;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对外发布《2023年第三次医疗器械分类界定结果汇总》;
本报告期内,和双十一、广告管等相关的词热度较高,具体如下(字号越大,热度越高):
在管理违规中,病历不规范、收费不合理、药械问题占比较大。


其中,违法违规广告、资质证照问题、制造容貌焦虑占据前三位。受与上月相比,资质证照问题、推荐或代言问题有所增加。

胸部整形项目涉及的违规行为最多,其次是鼻部和眼部整形。
根据北京、上海、深圳、浙江、重庆等地11月份的网络价格监测数据,部分常见项目的均价环比变化如下(单位:元)。


本报告期内,各大电商平台上双眼皮、玻尿酸、吸脂销量占比较大;
2.项目销量热力图(越红代表销量越大,越蓝代表销量越小):
在消费投诉中,对效果不满意、手术失败、误导消费占据投诉榜的前三位。

报告期内,医疗美容行业不良事件报道共7757条,其中以下3条传播量较大:1)使用、销售“司美格鲁肽”假药做医美被公诉,涉案金额超亿元;
2)注射玻尿酸后伪装失明,13人团伙敲诈同行100余万元全部获刑;
3)广州盛妆医疗美容投资有限公司因违规行为,被责令改正并将其违规情况记入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