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机构
名称
简介
地址
公立医院
三甲医院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创于1944年,是肇庆地区一所集医疗、护理、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于1994年、1995年、1996年、2017年先后跨入国家“三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和省“教学医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行列,是全国文明单位,2019年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并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2020年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成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肇庆协同单位,2021年通过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和国家级心衰中心(标准版),获得“广东省公立医院党建‘四有’工程示范点”荣誉称号。  医院于2013年1月易址搬迁,新院占地305亩。医院拥有北岭分院、鼎湖分院、封开分院。现有在职人员2467人,卫技人员2148人,其中医生549人、护理人员1215人、药剂及医技人员384人。博士7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正高级职称104人,副高级职称339人,硕士学历以上139人。医院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和广东省名中医、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市高层次人才和拔尖人才等各类高级人才共33人。  “肇庆市急救中心”设在我院急诊科,承担全市危急重症抢救任务。医院编制床位1949张,各专科设置齐全,设有临床一级科室53个,医技科室9个。拥有50万元以上设备120多台,配备了PET-CT、全飞秒激光手术系统、骨科机器人系统、全能宫颈镜手术系统等大型高精尖医疗设备,为患者的诊疗和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设备保障。医院门急诊人次151万/年,出院人次近6.4万人次/年,手术台数3.4万台/年。各专科建设各具特色,妇产科、新生儿科、临床护理、康复科、口腔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专科;医学影像科和普通外科为省重点扶持建设临床专科;有21个市医学重点专科;6个市医学特色专科;拥有国家中医临床技能大师工作室、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各1个,肇庆市名医工作室14个。  医院坚持科技兴医、人才强院战略。近两年来,医院先后引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中心宋尔卫院士等10个省级著名团队,引进博士68,选送16人到美国、英国、意大利知名医院培训学习。建立广东省个体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肇庆合作研究基地、分子精准诊断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等科研平台,积极开展手术机器人施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全飞秒激光治疗手术等各类微创和腔镜手术、内窥镜手术,均达国内、省内先进水平。医院近两年来发表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299篇,其中SCI文章10篇。通过国家卫健委科学技术研究所项目子课题1项。省中医院管理局7项;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11项;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科研基金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研究课题。  作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医院长期以来承担了中山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多间医学院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医院与中山大学医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共建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暨南大学医学部共建医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医院。  医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合作成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肇庆医疗中心”,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合作建立“生殖不孕中心”,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科、儿科、神经外科建立专科联盟。近年来,分别与广西富川县人民医院、肇庆五县(市)人民医院以及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怀集县下帅乡卫生院等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继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与鼎湖区人民医院、封开县人民医院开展托管型医疗联合体建设,与广宁县人民医院、封开县第二人民医院建立组团式帮扶关系,在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开展、专科诊疗项目拓展、专科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医院始终坚持“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院宗旨,遵循“厚德博学、精医至善”的院训,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医风谱写了辉煌的历史。未来两年,医院将重点打造国家级标准五大急救中心,努力建设成为粤中西部“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诊疗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21年6月)
肇庆市东岗东路9号、端州区站北路8号
公立医院
三甲医院
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医院,始建于1938年,历经82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粤西地区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7年10月,医院易址搬迁,新院占地面积216亩、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创下广东省最大医疗单体建筑的纪录。医院设77个临床医技科室,规划床位3000张,现已开放2980张;现有职工3136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370人,副高以上职称586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7人,湛江市特殊贡献专家4人。重症医学科、血液内科、产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救中心、烧伤整形外科、消化内科和感染性疾病科共8个学科是广东省重点专科,骨科是广东省卫生厅特色专科。 医院为广东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师学员培训中心和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中毒急救中心湛江分中心、湛江市新生儿筛查中心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均设在该院。湛江市临床医学研究所亦依托该院建立。医院卒中中心被评为国家五星高级卒中中心,并被列入全国首批13家千县万镇中风识别行动示范基地之一。医院先后荣获中国最佳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广东省文明医院等多项荣誉称号。
湛江市赤坎区源珠路236号(康顺路38号之四、金川路瑞金大厦)
公立医院
三甲医院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坐落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南头半岛中心区,是深圳市第四家三级甲等医院暨南山区区域医疗中心。 医院源于1946年,曾用名“宝安县卫生院”、“宝安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南头卫生院”、“南头公社中心卫生院”、“南头地段卫生院”、“南头区人民医院”,1992年改现名“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04年增名为“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9年9月,挂牌“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2012年12月,成为广东医学院非直属临床医学院。 我院占地面积5.4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16万平方米,编制总床位900张,开放床位近1200张,服务人口170万。南山区政府已立项改扩建工程,医院已向发改局申报16亿元,新建19.60万平方米的门急诊医技楼、外科大楼及科教综合楼,届时医院占地面积将达8.3万平方米(含荔香中学近3万平方米用地)医院总建筑面积达到28.20万 平方米,床位数2200张,地下停车场有车位1700个,并与地铁站负一层连通。 现拥有双源CT、西门子SENSATION多排螺旋CT、1.5T超导型SYMPHONY核磁共振机、DSA、多台数字化X光机、各种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与影像学检查设备及开展各项腔镜手术和检查必须的多媒体、内镜等多项大型诊疗设备。 截止2015年9月30日,我院共有员工219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5名、硕士研究生269名,高级职称人员共计425人。近五年来,我院参照三级医院评审细则,设立了公立三甲医院医院要求的全部学科,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大力扶持公立三甲医院技术项目的开展。目前,我院设有37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和29个行政后勤科室,下辖23家社康中心。2009年与广东医学院合作组建了全国首个疼痛学教研室,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疼痛科),省临床重点专科2个(感染科、康复科),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感染科等),市级重点学科3个(疼痛科、感染科、脊柱外科),及多个区级重点学科,区级扶持学科等。2013年成为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基地。2014年医院全年门诊总诊疗人次295.79万人次(不含体检),其中社康103.83万人次,院本部191.96万人次;出院48207人次,手术(中央手术室)12974台次。 我院设有内、外、妇、儿、疼痛、中医、全科、护理、康复、口腔、耳鼻喉及急重症医学等11个教研室。目前已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9人,先后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39人;已连续11年完成大学本科理论授课,培养本、专科实习生2800余人。2004年我院与广东医学院签订协议,成为广东省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2012年升格为广东医学院南山临床医学院。 医院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举办各级继续教育项目40多项。我院建有中心实验室、疼痛实验室、耳鼻咽喉科解剖实验室、疼痛医生尸体操作培训室等,配备了免疫学检测仪器、基因扩增及分析设备、细胞培养设备、蛋白质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等多项高端设备,可开展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基因扩增与分析、单克隆抗体培养、PCR技术等多项临床与基础研究。 近三年我院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级科研基金3项,厅局级科研基金13项,市级科研基金79项,区级科研基金99项、学术论文发表数及质量稳步提高,其中近三年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达42篇。 长期以来,为持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在南山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动和支持下,医院历届领导班子均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2009年9月,我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在医教研管各方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根据协议,协和医院常年派驻8-10名专家驻点南山,为深圳市民提供近在咫尺的国内一流医疗服务。三年多来,两院合作亮点突出,成绩斐然,成功实现了晋级广东省“三级甲等医院”里程碑式的跨越。 我院还利用地域优势,与香港中文大学紧密合作,建立耳鼻喉合作项目、心理治疗中心、显微及内窥镜技术实验室;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成姊妹医院关系,开通华西医院在南山医院的远程教学和远程会诊中心。 我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单位,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有力促进了管理效能、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的大幅提升。2007-2012年,我院在深圳市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中总分均为区属中心医院第一名,2010年因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获得免检殊荣。 作为深圳西部中心区域唯一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我院承担并出色地完成了大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及政府各项指令性任务。如派遣医务人员参加援疆医疗队开展卫生对口支援、汶川地震抢险救灾、防治甲型H1N1流感、婴幼儿结石筛查、手足口病防治、雪灾期间的医疗保健、摩托艇大赛期间的医疗保障、2011年大运会主会场的定点医疗保障服务等,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深圳市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全国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重点试点社区卫生服务院办院管和法人治理结构两个主题。目前,我院所属26家社康中心形成了“院办院管、双向转诊、联网运营”的服务模式,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2009年我院成立理事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2013年初,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即决定紧跟新医改步伐,将该年确定为创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暨规范执行年,以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临床学院标准建设医院;调整学科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医院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继续以协南合作为契机,加强内涵建设,注重学科发展,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院安全,促进医院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质量建设、人才建设、行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将医院打造成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民满意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坐落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南头半岛中心区,是深圳市第四家三级甲等医院暨南山区区域医疗中心。 医院源于1946年,曾用名“宝安县卫生院”、“宝安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南头卫生院”、“南头公社中心卫生院”、“南头地段卫生院”、“南头区人民医院”,1992年改现名“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04年增名为“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9年9月,挂牌“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2012年12月,成为广东医学院非直属临床医学院。 我院占地面积5.4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16万平方米,编制总床位900张,开放床位近1200张,服务人口170万。南山区政府已立项改扩建工程,医院已向发改局申报16亿元,新建19.60万平方米的门急诊医技楼、外科大楼及科教综合楼,届时医院占地面积将达8.3万平方米(含荔香中学近3万平方米用地)医院总建筑面积达到28.20万 平方米,床位数2200张,地下停车场有车位1700个,并与地铁站负一层连通。 现拥有双源CT、西门子SENSATION多排螺旋CT、1.5T超导型SYMPHONY核磁共振机、DSA、多台数字化X光机、各种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与影像学检查设备及开展各项腔镜手术和检查必须的多媒体、内镜等多项大型诊疗设备。 截止2015年9月30日,我院共有员工219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5名、硕士研究生269名,高级职称人员共计425人。近五年来,我院参照三级医院评审细则,设立了公立三甲医院医院要求的全部学科,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大力扶持公立三甲医院技术项目的开展。目前,我院设有37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和29个行政后勤科室,下辖23家社康中心。2009年与广东医学院合作组建了全国首个疼痛学教研室,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疼痛科),省临床重点专科2个(感染科、康复科),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感染科等),市级重点学科3个(疼痛科、感染科、脊柱外科),及多个区级重点学科,区级扶持学科等。2013年成为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基地。2014年医院全年门诊总诊疗人次295.79万人次(不含体检),其中社康103.83万人次,院本部191.96万人次;出院48207人次,手术(中央手术室)12974台次。 我院设有内、外、妇、儿、疼痛、中医、全科、护理、康复、口腔、耳鼻喉及急重症医学等11个教研室。目前已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9人,先后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39人;已连续11年完成大学本科理论授课,培养本、专科实习生2800余人。2004年我院与广东医学院签订协议,成为广东省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2012年升格为广东医学院南山临床医学院。 医院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举办各级继续教育项目40多项。我院建有中心实验室、疼痛实验室、耳鼻咽喉科解剖实验室、疼痛医生尸体操作培训室等,配备了免疫学检测仪器、基因扩增及分析设备、细胞培养设备、蛋白质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等多项高端设备,可开展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基因扩增与分析、单克隆抗体培养、PCR技术等多项临床与基础研究。 近三年我院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级科研基金3项,厅局级科研基金13项,市级科研基金79项,区级科研基金99项、学术论文发表数及质量稳步提高,其中近三年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达42篇。 长期以来,为持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在南山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动和支持下,医院历届领导班子均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2009年9月,我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在医教研管各方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根据协议,协和医院常年派驻8-10名专家驻点南山,为深圳市民提供近在咫尺的国内一流医疗服务。三年多来,两院合作亮点突出,成绩斐然,成功实现了晋级广东省“三级甲等医院”里程碑式的跨越。 我院还利用地域优势,与香港中文大学紧密合作,建立耳鼻喉合作项目、心理治疗中心、显微及内窥镜技术实验室;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成姊妹医院关系,开通华西医院在南山医院的远程教学和远程会诊中心。 我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单位,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有力促进了管理效能、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的大幅提升。2007-2012年,我院在深圳市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中总分均为区属中心医院第一名,2010年因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获得免检殊荣。 作为深圳西部中心区域唯一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我院承担并出色地完成了大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及政府各项指令性任务。如派遣医务人员参加援疆医疗队开展卫生对口支援、汶川地震抢险救灾、防治甲型H1N1流感、婴幼儿结石筛查、手足口病防治、雪灾期间的医疗保健、摩托艇大赛期间的医疗保障、2011年大运会主会场的定点医疗保障服务等,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深圳市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全国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重点试点社区卫生服务院办院管和法人治理结构两个主题。目前,我院所属26家社康中心形成了“院办院管、双向转诊、联网运营”的服务模式,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2009年我院成立理事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2013年初,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即决定紧跟新医改步伐,将该年确定为创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暨规范执行年,以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临床学院标准建设医院;调整学科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医院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继续以协南合作为契机,加强内涵建设,注重学科发展,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院安全,促进医院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质量建设、人才建设、行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将医院打造成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民满意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路89号
公立医院
三甲医院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始建于1980年,1996年创建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深圳市首批两家“公立三甲医院”医院之一;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年国家卫生部授予医院“全国卫生先进单位”称号;201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医院“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是迄今为止深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型综合性医院;2012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体育总局授予医院“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先进集体”;2012年深圳市委和市政府授予医院“2008-2011年度文明示范窗口”;2013及2014年荣获全市116家医院医疗质量整体评估第一名;2016年荣获市医管中心年度运行绩效考核第一名;2017年3月顺利通过公立三甲医院复审,是深圳市第一家通过公立三甲医院复审的市属综合性医院;2017年6月以我院为主体牵头成立本市第一个“社康中心-区级医院-市级医院”分级诊疗和三级联动的紧密型医联体——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在2017年深圳市公立医院综合评价结果中,我院在全市三级综合医院中位列第一;2018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2019年成立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在2018年、2019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均为 A+等级,连续两年在深圳市三级综合医院中蝉联第一,其中19年在全国参评时,在1183家三级综合医院中位列52名;在2020年度深圳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我院考核评级为优秀,在市属三级综合医院中再次位居第一。   一、基本信息   医院现有员工3342人,其中正高职称271人,副高职称427人;博士(含博士后)370人,硕士554人;各类高层次人才5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在站博士后98人。医院现占地面积3.7万M2,建筑面积13.6万M2;开放病床数1934张,规划3000张;拥有固定资产23.5亿多元。2020年,医院年门急诊量超过189万人次,出院病人达6.86万人次,住院手术达5.29万人次,CD型病例达到6.39万例,Ⅲ、Ⅳ级手术近2.34万例。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2%以上,体现了医院重视疑难重症的治疗,努力打造区域性的医疗中心。   二、学科建设   医院设有分院1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分院),设置了13个职能部门、66个临床及医技辅助科室,是深圳市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学科(含各类创新载体数量)最多的医院。   1、国家级重点专科(实验室):7个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外科   肿瘤基因组临床应用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全国唯一)   国家地方联合医学合成生物学工程实验室(深圳大学共建) (全国唯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蛋白组学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舌诊原理与应用重点研究室   国家卫生部脑卒中防治基地医院(深圳唯一)   2、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网络成员):5个   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   国家代谢病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   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成员单位   国家肾脏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成员单位   3、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27个   血液内科、内分泌科、肾病学专业、呼吸内科、骨科、烧伤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甲乳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中西医结合科、重症医学部、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妇科、皮肤科、急诊科、口腔科、肛肠外科、肿瘤科、风湿免疫科、麻醉科、中医老年、消化内科、康复科、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4、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5个   内科、儿科、急诊科、精神科、神经内科、全科、康复医学科、外科、外科(神经外科方向)、外科(胸心外科方向)、外科(泌尿外科方向)、外科(整形外科方向)、骨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临床病理科、检验医学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口腔全科、皮肤科、核医学科、口腔颌面外科。   5、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6个   骨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烧伤外科、口腔科、重症医学科   6、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10个   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血液内科、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科、耳鼻喉科、康复科、肾内科、烧伤整形科、口腔科   7、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1个   中医肿瘤科   8、广东省创新平台、实验室:5个   广东省智能化数字骨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创新平台、广东省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创新平台、广东省运动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泌尿生殖肿瘤系统与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9、深圳市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4个   神经学科群(神经学科、康复医学科)、骨科运动医学群(创伤骨科、脊柱外科、骨关节科、运动医学科、周围神经手足外科)、泌尿外科男科群、口腔科   10、深圳市重点学科:11个   脊柱外科、运动医学科、周围神经手足外科、脑卒中、泌尿外科、血液内科、康复医学科、肾病科、临床护理、介入科、临床药学   11、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3个   中医肿瘤科、中医针灸科、中医老年病科   12、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12个   深圳市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细胞生物技术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基因重编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纳米酶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市肿瘤基因组临床应用工程实验室、深圳市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工程实验室、深圳市数字骨科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市纳米医药与无创伤诊断工程实验室、深圳市生物材料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分子医学诊断重点实验室   13、深圳市公共平台:8个   深圳市驯化器官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深圳市脑损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深圳市运动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深圳市重大疾病体外诊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深圳市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深圳市药物临床试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深圳骨髓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眩晕诊治与前庭功能重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14、深圳市研究所:7个   深圳市血液病研究所、深圳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深圳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深圳大学泌尿生殖研究所、深圳大学糖尿病研究所、深圳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深圳市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研究所   15、深圳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7个   深圳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脑血管病救治质量控制中心、康复治疗质控中心、深圳市运动医学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深圳市医疗数据质量管理控制中心、深圳市临床药学质量控制中心、深圳市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   16、引进“孔雀计划”团队:3个   肿瘤生物标准物与免疫细胞治疗团队、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关键科技和医疗新技术研究创新团队、常见恶性肿瘤的精准医学研发团队   17、引进“三名工程”团队:33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学科团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专家团队;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治疗团队;赵国屏院士精准医学团队;美国匹兹堡大学戴一凡教授异种器官移植团队;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及蒙特利尔神经疾病研究所团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凡凡院士肾内科团队;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励建安院士康复医学团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应禄院士泌尿外科团队;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焕明院士产前筛查及重危产妇救治团队;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徐克成教授氩氦刀靶向治疗创新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卫教授骨肿瘤团队;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乳腺外科团队;二军大长海医院景在平教授血管外科团队;医科院天津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血液肿瘤团队;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李华伟教授耳鼻喉科团队;三军大西南医院烧伤科吴军教授严重烧伤团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脊柱外科团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守珍教授专科护理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迎龙教授小儿心脏中心团队;北京协和医院金征宇教授放射影像诊断团队;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康来教授足踝外科团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纳米酶应用转化团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姚咏明教授重症医学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于布为教授麻醉科团队;北京协和医院刘晓红教授老年医学团队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智广教授内分泌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陈可冀院士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团队;马歇尔教授胃肠道疾病国际诊疗中心 ;Spaulding 康复医院/MGH Bradley T. Hyman院士医养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妇科恶性肿瘤精准诊断与治疗团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学浩院士肝脏外科团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艺教授儿童神经康复专业团队。   三、科研成果    近年来医院承担了973、863、国际合作、重点研发等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16项;迄今为止,医院荣获多项科技奖励,包括国家级科技奖12项、省部级科技奖14项、市厅级科技奖14项;获批国家级、省级项目427项,科研经费累计6亿余元,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5项,其中2020年获批34项,连续9年位居深圳各医院前列;近10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524篇,出版专著305部,其中SCI收录1060篇,包括在 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Methods、Cell 、 Chem Soc Rev 和 Lancet Neurology 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文章的41篇;授权专利945项,其中发明专利78项。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公布最新的中国医院自然指数排行榜中,医院进入全国百强,稳居全国前63位;2020 年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公布 ESI 排名,医院临床医学学科进入全球机构前1%。   四、教学情况   医院作为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教学与医疗实践紧密结合,建立了深圳市卫生系统第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始终坚持“医教协同”的发展理念,积极整合院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教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医院现有博士研究生培养专业4个,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5名;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26个,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0名;2014年获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深圳市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之先河,亦与中山大学医学部、南方医科大学等六所国内知名高等医学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学合作关系,成为其临床教学医院,我院还是中山大学博士后联合培养基地。2007年获“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称号,2013年获批深圳市医院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医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狠抓行风政风、廉政建设,倡导良好的医院文化,借助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东风,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努力实现十四五总体目标“打造特色鲜明、高水平发展、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省级引领型区域医疗中心”。我们坚信:有光荣传统的“二院人”,将能继续大力弘扬“敬业、爱院、团结、奉献”的医院院训,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深圳市福田区笋岗西路3002号,深圳市大鹏新区环坝路与排牙山路交汇处生态国际酒店A1栋一楼(门诊部)
A级申报 去验证
手机站
小程序
公众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