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机构
名称
简介
地址
公立医院
三甲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山五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中山大学在珠江口西岸唯一的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前身是始建于1992年的珠海市医疗中心,2001年正式归属中山大学。总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4000张,现开放床位数1974张。医院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国际医疗救援定点单位,也是外国使领馆指定的珠海救治单位。 传承百年中大医科文化,打造大湾区医疗高地 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山大学医科的人才、学科、管理及技术资源优势,学科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医院拥有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外科学(普外)、肿瘤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神经病学等6个国家重点学科;医学影像科、传染科2个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感染科、普外科、肾内科4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5个珠海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和一批珠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医院是珠海唯一具备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拥有肝、肾、肺三大器官移植资质,成功完成珠中江首例肺移植手术。建成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产前诊断中心。成立肿瘤中心、感染病防治中心、介入医学中心、心血管病中心、脑血管病中心、凤凰医疗中心(包括MDT诊区)等多学科诊疗中心;形成肿瘤、感染、心脑血管、器官移植和影像医学五大优势学科群,整合产前诊断中心、围产医学中心、产科等资源打造优生优育学科群;创建眼视光中心、口腔医美中心、精神心理科等特色学科群。充分彰显了医院临床专科的强大实力,医疗服务能力稳居珠海首位。 汇聚高层次人才团队,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作为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组成部分,医院大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医疗团队。医院现有教职工2850人,高级职称人员304人,博士221人,并拥有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南粤百杰”、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等一批高层次医学人才。聘任3位院士为荣誉教授,与院士专家长期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医院人才结构与规模在大湾区西岸独占鳌头。 医院是中山大学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临床教学基地、广东省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拥有全建制医学教育体系和医师培育体系。设有博士点54个、硕士点54个,并设有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49人,硕士生导师165人。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首家全科医生师资培训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2019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业务水平测试全国第13名,广东省第3名。2020年全科专业获广东省住培重点专业基地。 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建设一流医学科研平台 医院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医学科技发展前沿,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流医学科研平台,推动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发展。医院拥有广东省生物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影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中山大学生物功能与分子影像平台、中山大学介入放射学研究所、生物样本库(中山大学精准医学科学中心珠海示范库)、分子影像中心、感染与免疫学研究中心、临床数据中心、中大五院—华大基因联合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医院还拥有珠江口西岸地区首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涵盖18个专业,共开展I期、III期药物临床试验48项。 医院多项科研指标领跑大湾区西岸城市群。近五年医院获各级科研课题立项300多项,科研经费总额1.38亿元。其中国家重大(点)研发计划3项、国自然基金54项(国自然重点项目1项),均为珠中江地区医学研究的历史性突破。我院以第一完成单位共发表SCI 论文500多篇,其中高水平论文40多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如《Cell》、《Hepat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ell Res》、《Gastroenterology》、《Gut》、《National Science Review》、《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British Medical Journal》、《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医院主办的《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每年主办10 多次大型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彰显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我院在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同时,始终以救死扶伤、造福社会为已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各类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抢险救援中冲锋在前,积极对西藏、新疆、云南、边远山区及基层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和精准帮扶,圆满完成多次援外医疗任务,大力彰显医院以人民为中心的大爱情怀,赢得政府、社会和患者的充分肯定与广泛赞誉。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2020年,我院作为广东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荣获广东省抗疫先进集体表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年轻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面向医学前沿、面向健康中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国际视野开放办院,对标国内最优、国际一流,努力朝着国家级区域医学中心的目标迈进。
珠海市梅华东路52号
公立医院
三甲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三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始建于1971年,是国家卫健委直管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爱婴医院、广东省文明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优秀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8年12月,获批准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二批重点建设医院。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拥有在职员工46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030人,高级职称人员547人。医院目前拥有天河院区、萝岗院区(岭南医院)、粤东院区、肇庆院区(筹建中)四个院区。天河院区与萝岗院区位于广州。天河院区开放床位1800余张,日均门急诊量超过14000人次;萝岗院区规划床位数1500张,目前一期开放床位600余张,日均门急诊量约4000人次;位于梅州的粤东院区规划床位数1500张,现开放床位700余张;位于肇庆的肇庆院区于2021年10月起投入运营,规划床位数1800张。 医院学科门类齐全,专科特色明显。医院拥有普通外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肾病内科、耳鼻咽喉科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中医肝病科、感染病科、风湿免疫科、临床护理、骨科、器官移植科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血液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神经内科、急诊科、检验科、耳鼻喉科、产科、麻醉科、康复科、病理科、口腔科、皮肤科、肾内科、儿科、消化内科、医学影像科、感染性疾病科、临床护理、呼吸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中医肝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等25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以及13个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肝脏病学科是医院的龙头学科,目前已形成包含肝脏内科、肝脏外科、重症监护、麻醉科、肝脏影像与介入治疗、肝病实验室等多学科综合诊疗和临床科研的强势学科群,在重型肝炎救治、肝癌早期诊断、肝癌微创治疗、成人活体肝移植、儿童劈离式肝移植、器官移植麻醉、肝移植围手术期影像评估等急难重症中的诊治水平全国领先。 涵盖儿童行为发育科、心理科、脊柱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等的脑病学科是医院快速崛起的特色学科群,儿童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脊柱外科微创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吞咽及认知功能康复等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享有盛誉,其中儿童自闭症已成为国内翘楚。结合在脑病诊治领域形成的优势和特色,我院成立了广东省首个“精神与神经疾病研究中心”,并获批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力争建成国家级区域性脑病基础研究中心和脑科学转化医学大平台。内分泌科、风湿科、泌尿外科、超声科等优势学科积极探索医疗新技术,在糖尿病防治、强直性脊柱炎精准诊疗、前列腺癌微创治疗、肿瘤消融治疗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医院注重发展医学前沿技术,生物治疗中心成为国内第一批获批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基地,在多项干细胞临床治疗中均取得重要突破。 作为中山大学医学部的主要临床教学基地,医院拥有临床医学硕士点43个,博士点4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24个国家住院医师培训专业基地(其中1个专科示范基地,2个骨干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培训专业基地,1个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硕士生导师280人(不含兼职导师),博士生导师132人(不含兼职导师),承担了多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以及全国各地进修生的培养任务。《传染病学》是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广东省精品课程、广东省教学团队;《性与生殖健康》是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内科学》、《远离传染病》是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外科学》是省级精品视频共享课;《精神病学》、《皮肤性病学》、《康复医学》、《诊断学》、《妇产科学》、《性医学》、《外科学》、《内科学》是中山大学精品课程。 医院着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基地和优质学术平台。拥有中山大学资深名医1人,中山大学名医7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16人;省部级科研基地15个,厅局级科研基地6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专业9个;主办和承办了《Liver Research》、《新医学》、《器官移植》、《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及《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等国家级杂志,均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近五年来,我院获得各级科研项目约1200项,经费总额超过5亿元,以我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文章1100余篇,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发表在世界权威学术杂志上。此外,我院专家团队牵头或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荣誉。 医院配备有 PET-CT、3.0T MR、320排CT、DSA、乳腺X光机、四维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骨密度仪、大型生化自动分析仪,以及中央重症监护系统、杂交手术室、人工肝支持系统等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设施。此外,医院还实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建立了信息管理技术系统,其中包括医学影像和检验数据传输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等。 医院非常重视构建具有竞争力和凝聚力的医院文化体系,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全体职工,确立了院训、院徽、院歌,形成独特的医院文化并汇集成为强大的发展动力。三院全体医务人员将秉承“医德至上,博积精勤”的院训,发扬救死扶伤、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紧密协作的精神,以“爱心、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竭诚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广大民众提供更温馨、优质、高效的健康医疗服务。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全体三院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聚合发展之力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专科特色明显的强大的现代化医院”的建设目标奋勇前进。
广州市天河路600号,广州市天河区龙口东路2、4、6号之3-4层、7-10层
公立医院
三甲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二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一、历史悠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医院,创建于1835年,是我国第一家西医医院,中国西医学和西医教育的发源地,至今已有186年历史。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以“逸仙”之名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运动。医院屡创祖国西医史上多个第一,如:第一例眼疾手术、卵巢切除术、膀胱取石术、乙醚麻醉术、病理解剖术,第一张X光片,第一本中国医学杂志,第一间西医学堂,第一位中国医学留学生等。解放后,一批全国著名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如林树模、陈耀真、谢志光、钟世藩、秦光煜、陈心陶、周寿恺、毛文书、陈国桢等投身这里,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使其成为祖国西医学的人才摇篮,为中国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蓬勃发展 百年传承,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医院共有三个院区,一个门诊部,包括:北院区、南院区、深汕院区(深汕中心医院)及南校区门诊部。花都院区正在建设中,海珠湾院区正在筹建中。 医院现有职工逾45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杰青6人,国家优青4人,国家级海外人才引进计划7人。正高级职称210人,副高级职称342余人。在职博士生导师149人,硕士生导师300人;现有国家级学会、协会正副主委 31 人次,省级学会/协会主任委员22位。 (一)医疗工作稳步发展 近年来,医院各项医疗业务量持续增长,医疗工作效率稳步提升。医院编制床位3000余张,年总诊疗量逾302万人次,手术例数逾8.5万,年出院病人逾11.5万人次。医院拥有内科学(肾病、内分泌与代谢病)、外科学(普外)、神经病学、肿瘤学、耳鼻咽喉学、眼科学7个国家重点学科;内分泌科、口腔颌面外科、地方病科(儿科血液)、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急诊医学科、肿瘤科、妇科、骨科、心血管内科、耳鼻咽喉科共11个专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肾内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妇科、产科、儿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康复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皮肤科、医学影像科、临床护理等23个专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二批重点建设医院、国家肿瘤学疑难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同时具备心、肺、肝、肾四个大器官移植资质,成立了精准肿瘤治疗中心、多学科协作诊疗会诊中心(含MDT会诊中心、疑难病会诊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充分彰显了医院临床专科的强大实力。 (二)科研及学科建设不断突破 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以打造“一流研究型医院”为目标,近年来学科实力显著攀升,2020年进入全球研究型医院百强,连续四年“自然指数”位居全国前10名。院长宋尔卫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院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为抓手,是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拥有“长非编码RNA与重大疾病”国家级示范型国际合作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靶向肿瘤及其微环境创新药物临床研究评价技术平台”,并被纳入国家疑难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分级协同诊疗创新体系建设、“广东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同时拥有广东省恶性肿瘤表观遗传与基因调控重点实验室等省部、厅局级平台18个。医院瞄准临床科学问题,围绕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及防诊治技术规范突破,开展基础、应用基础、转化医学的全链条研究,在肿瘤微环境、RNA医学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领跑地位,在干细胞、免疫细胞方面的临床研究位居国内前列。医院承担各级研究任务的能力突出,年度科研经费逾2.2亿元,项目数和资助额度稳居广东省公立三甲医院医院前列,已获批的标志性项目有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创新研究群体、国家自然重大项目等。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如《Cell》、《J Clin Immunol》、《Nat Commun》、《Adv Funct Mater》、《Cell Res》、《Cancer Res》、《 Hepatology》等,成果曾入选“200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教育部2008年和2018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一批科技成果奖。 (三)教学工作扎实推进 医院创立的博济医学堂为我国最早的西医学校,为医院的教学事业的发端。在百年传承的教学传统的基础上,医院形成了“名人情怀、名师传授、名家督导”的“岭南教学特色”。医院始终坚持将深厚的医院历史文化沉淀、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前辈高尚的医德医风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牢牢坚持周寿恺教授所创立的“三基三严”临床医学教学理念;不断弘扬“名师带教”品牌,以老前辈们的风范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不仅掌握先进的医疗知识技术,更具有良好的医者风范。医院每年承担着10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850余名全日制研究生和500余名进修生的管理及培养任务,是全国首批较大规模(100人/年)开办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教育的五所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此外,医院在中山大学医科系统最早开展师资队伍规范化教学培训,现为卫生部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医院每年均获得多项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奖项,近年医院多次选派教师任中山大学代表队教官,连续多年带队获得全国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 三、屡获殊荣 近年来,医院各项工作获得社会肯定,在抗击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冰雪灾害、抗击新冠疫情和保障广州亚运等突发公共事件和政府指令性医疗保障工作任务中均有出色表现,先后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保管理先进单位”、“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集体”、“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及广州市“抗击非典模范集体”、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广州市最受欢迎公立三甲医院医院”等称号。(2021年11月)
广州市沿江西路107号,海珠区盈丰路33号
A级申报 去验证
手机站
小程序
公众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