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机构
名称
简介
地址
公立医院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省妇儿医院)位于道山路18号。为全国首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全国首批爱婴医院。占地面积约2.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9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000张,实际开放床位数950张。全院核定人员编制1346名,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有职工1630人,其中编内1232人,编外398人,专业技术人员1512人,高级专家209人,其中正高68人,副高141人,有9名高级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医院门诊量176.39万人次,住院人数5.40万人,分娩1.68万例,手术例数1.74万例,比2016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34%,9.17%,3.57%,9.39%。根据2012年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公布的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运营与发展状况综合指标排名,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省级妇幼保健院前五强。   医院始建于1935年5月福州成立的福建省立福州产育院,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迁到沙县西门,建立临时诊所先后称福建省立高级助产职业学校附属医院、福建省立产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迁福州市乌山路先后改称福建省妇婴保健院、福州市平民产院。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3月成立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从专科性妇幼保健院转为综合性医院,1970年4月从省属下放福州市称福州市第三医院,1973年3月收回归省属改为福建省妇幼保健院。1979年省妇幼卫生计划生育工作队改组为福建省妇幼保健指导所,挂靠省妇幼保健院。1991年3月福建省妇幼保健指导所并入医院设立保健部。1996年通过卫生部评审成为全国首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2003年经福建省卫生厅批准增加“福建省妇儿医院”第二称谓。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遵循“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担负全省妇女儿童保健技术业务指导和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教学、科研工作。   保健部下设4个业务科室和17个二级业务门诊,以福建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为指导,作为全省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中心,通过妇幼保健项目的实施,加强保健工作,规范产、儿科技术,开展基层妇幼卫生技术指导,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临床部下设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外科等临床科室,检验科、影像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医院计划生育、产科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开展宫腔镜、腹腔镜、阴道镜、高频电波刀宫颈疾病诊治技术、显微输卵管复通术等妇产科诊疗技术,在高危妊娠的监测与处理、妇科复杂手术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建立妇科肿瘤实验室,开展妇科肿瘤研究,为妇科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产科实行家庭化病房和导乐式分娩,分娩量为全国同级医院之首,新生儿科对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在98%以上,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儿科对儿童常见病、疑难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辅助科室配备有先进的全自动免疫、生化检测仪、彩超、CT、MRI等设备,为临床科室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八个福建省省级中心挂靠医院开展工作。福建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依托全省建立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救护体系,负责全省范围新生儿疾病防治和救护工作;福建省宫颈疾病诊治保健中心开展子宫颈癌的预防及癌前病变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工作,为国家卫生部十年百项PCC项目示范基地。福建省儿童救护中心负责全省儿科诊疗技术培训及全省儿科危重症的救护工作。福建省生殖健康中心于2003年通过国家卫生部专家组评审,成为省内首家获准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开展辅助生殖健康领域的临床、科研、培训工作,1999年1月5日我省首例双胞胎试管婴儿诞生,填补省内生殖医学空白;福建省产前诊断中心于2009年5月通过卫生部专家组评审,开展胎儿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诊断及相应的筛查工作,遗传疾病、优生优育的方面研究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福建省儿童保健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于2013年8月正式启动,开展全省儿童保健服务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福建省妇女保健示范中心于2016年12月通过验收,开展妇女全生命周期保健工作,探索我省妇女保健服务模式创新和水平提升。在福建省卫生计生委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建设规划中,医院负责承建福建省儿童医学中心和福建省生殖医学中心。   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儿科学分会、围产医学分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生殖医学分会、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妇幼保健专业委员会、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与控制委员会、福建省优生优育与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福建省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福建省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卫生信息协会信息技术分会挂靠医院开展工作。医院是福建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承担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莆田学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医学院校的专业理论教学和见、实习任务,同时承担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进修培养工作。医院设有6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承担国内外研究生的培养和实习任务。近五年我院在科研课题、成果中也不断取得突破,全院共获得院外立项课题101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项目41项,厅市级项目55项,共获资助经费1772.721万元。获得科技奖24项,其中省部级10项,厅市级14项。   医院以诚信、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开拓进取,曾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科学技术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女职工组织先进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同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创文明单位建满意窗口先进单位”“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称号。
福建省福州市道山路18号(主院区)、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坂中路568号(五四北院区)
公立医院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坐落在成都青羊宫旁、浣花溪畔,建于1941年,前身四川省公立医院是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52年命名为四川省人民医院,1989年评为首批国家三级甲等医院,1991年增挂四川省红十字医院牌。2002年,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前身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四川分院)合并,成为现在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2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挂牌医院;2013年,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牌。2013年,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资助援建的川港康复中心在医院正式落成启用。   全院除院本部外,设有草堂病区、城东病区、皮肤病性病研究所、实验动物研究所等病区和研究所。另有三家托管单位即崇州分院、新津分院、温江分院,形成了以临床医疗、干部保健、医学科研与医学教育一体的集团化发展格局。医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文化先进单位等各项荣誉。   医院现开放病床4300张。内设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流程便捷、抢救设施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层流病房、国际标准的手术间等。拥有世界一流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PET-CT、双源CT、TrueBeam直线加速器等医疗设备,总价值达15亿多元,为患者医疗、康复、保健等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证。   医院开展了器官移植、细胞移植、各种微创手术等高新手术。可同期进行大血管、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搭桥等高难度手术。人类疾病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检测技术、人胰岛细胞分离和移植技术、辅助生殖技术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新医疗技术已经形成了医院医疗技术的龙头。   作为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及四川省急救中心所在地,医院承担着全省大型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对下级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指导、培训。2010年受卫生部指定牵头组建西南唯一一支国家卫生应急队,这是目前唯一适应高原恶劣环境的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同时受省委、省政府指定牵头组建了四川省预备役高炮师野战医疗分队。近年来出色完成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等大型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100余次,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以医院为主体的中国首支政府医疗队奉命出征,成为到达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国际医疗队,取得了增进中尼友谊、展示中国形象、赢得国际赞誉的显著成效。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发展史上,拥有众多优秀的医学专家,他们是:国家著名一级口腔医学专家黄天启,国家著名一级骨科专家谢锡瑹(shū),国家著名一级儿科专家樊培禄,国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刘荣耀,著名中医妇科专家童辉之,著名检验专家、四川医学检验奠基人杨茂久,著名心脏病学专家、四川省心血管专业奠基人吴德诚博士等。如今,一大批秉承先辈优秀品德与钻研精神的医务工作者正在为医院新时期腾飞而努力拼搏。全院现有职工64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5366人,高级职称专家866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四川省“百人计划”5人,“万人计划)1人,列入省院士培养工程人选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专家1人。医院学科齐全,检验科、临床护理、肾脏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临床药学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脑卒中筛查防治基地等一批国家基地挂牌医院。人类疾病基因研究、超声医学、器官移植转化医学、个体化药物治疗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眼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超声医学、检验科、性病科、皮肤外科、感染科、老年医学科、神经外科、儿科、骨科、卫生管理、器官移植、消化科、口腔科、内分泌科、心内科、康复科、泌尿科、全科医学、妇产科、临床护理为省级重点学科;设有16个省级质量控制中心、19个研究机构。成立了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协作组、器官移植协作组、睡眠协作组、糖尿病中心协作组等多个医疗协作工作组(中心)。   近年来,全院在科研和新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国家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励90余项,承担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1项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863计划牵头项目。每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医院创办的医学期刊《实用医院临床杂志》,被评为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为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和四川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医院在5个博士研究生专业、30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已招生700余人;是国家卫计委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每年为社会培养合格住院医师400余人;每年接受医学院校实习生2000余人;设有中等专业护士学校,每年培养护士1000余人。   医院高度重视护理工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强化专科护理,创新护理管理,显著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首批国家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及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医院。 医院以开放姿态积极推动与世界知名医学机构、科研院所的友好合作与交流,每年接待来访外宾200余人次,出访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近100人次,并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单位、医疗机构、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建立国内第一个异种移植实验室、与美国犹他大学合作的人类疾病基因研究实验室等。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2号、成都市大石西路62号、成都市四道街12号、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洪河北路585号、成都市武侯区大学路10号附1号、成都市温江区芙蓉大道二段33号
公立医院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蚌埠市龙子湖畔宏业路220号,东连大学城,西临市政府,南北相连城市居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医院占地面积61264平方米,建筑面积38877.5平方米,绿化面积达86.4%,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康复和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国家爱婴医院。现医院正积极努力创建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原为蚌埠铁路中心医院,隶属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始建于1949年12月,是该分局卫生系统的医疗、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训中心,也是全国铁路系统建院最早的医院之一。该院在上海铁路局乃至皖东北地区为规模较大,技术力量较强,医疗设备先进,学术水平较高,融医、教、研、防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2000年5月与蚌埠医学院建立了非直属附属医院关系,冠名为“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随着铁路的改革,2004年该院分离出了铁路系统,2004年8月19日,根据皖政秘[2004]91号文件,蚌埠铁路中心医院正式移交蚌埠医学院管理,成为其直属附属医院,正式更名为“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入安徽省直事业单位管理序列。 医院现有职工623人,中高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1人,编制床位550张,实际开放床位663张。设临床科室22个,医疗技术科室10个。目前,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心、微创外科中心、血液透析中心、核素治疗中心、震波碎石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等技术优势相继形成。血液内科、康复医学科以及检验科在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其中检验科被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授予“全国优秀实验室”。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骨科、普外科、妇产科、眼科、口腔科等专科力量雄厚,具有较显著的专科特色。康复科对颈、腰、腿等慢性疾病的治疗康复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治疗偏瘫上有独特方法。视网膜剥离修复、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等技术日臻成熟。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核素检查治疗、介入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以及腰、颈椎间盘旋切碎吸、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前列腺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肥大等技术项目在同级医院中居领先水平。医院坚持科技兴院,推进新技术应用和科研活动,一批先进的新技术、新疗法应用于临床。近两年,先后有12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 医院医疗设备设施在皖东北地区乃至全省同级医院中有较明显的优势。拥有美国GE的超导磁共振、CT机,进口全功能麻醉机、呼吸机、彩色多普勒、血气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ICU、CCU监护设备、血液透析设备、进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仪、脑彩超、大型数字减影X光机、数字化X线乳腺成像系统(CR)、C臂X光机、碎石机等大型设备,医疗设备总价值6000多万元。医院新近改造装修的病房大楼设备设施齐全,每个病床配置“三集中”设施,病房有独立的卫生间、冷热水、空调、暖气系统,病房整体设施达到省内一流条件。 医院在“文革”前就是蚌埠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并承担东南大学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等6所大中专学校的临床见习和实习任务。05年开始承担蚌埠医学院医学本科临床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医院现设有9个临床教学小组,拥有大、小多媒体教室共2处,示教室4处,自习教室3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大小技能室5处,教研室5处,电子阅览室l处,专门用于教学的房屋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医院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围绕“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结合工作实际,以培养“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良好职业素质的初级医生”为总体方向,积极开展了“三早”医学教育模式的探索,使医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尽早接触社会实践、尽早接触临床科研,以期实现对医学生的“立体式”培养。 医院重视文化建设,确立了“质量立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特色亮院”的方针,做到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服务从心开始,关爱用心体现”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一支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工作有动力的优秀团队推动着医院的发展建设。该院已连续十三年保持了市级文明单位称号。近年来,医院多次被评为市级“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树行业新风”示范医院,“明码标价”示范单位,“花园式”单位。二〇〇六年医院被安徽省卫生厅授予“诚信医院”称号。
蚌埠市宏业路220号;蚌埠市淮上区龙华路633号
A级申报 去验证
手机站
小程序
公众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