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机构
名称
简介
地址
公立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是一家王府花园式医院。 这里曾是元代大运河终点上樯帆林立的码头——“积水潭港”,也是清朝延续了二百多年的“棍贝子府”。 1956年1月28日,昔日的王府旧址,诞生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坐拥一泓碧水的积水潭,已发展成为以骨科和烧伤科为重点学科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7年有职工3000多人。床位1500张,其中新街口院区1000张,回龙观院区500张。 北京积水潭医院以显著的医疗特色和医、教、研、防综合实力成为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其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矫形骨科、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肿瘤科、运动医学科和烧伤科的医疗技术达到世界及国内领先水平。医院设有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市烧伤研究所、北京市手外科研究所、北京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北京市骨科疾病研究治疗中心,全国计算机辅助外科学会和计算机辅助外科研究和应用中心也设在该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在历次国家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成批伤救治中,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地震现场,温家宝总理熟悉而肯定地说:“积水潭医院骨科是最强的!” 受国家卫计委的委托医院承办骨科和烧伤科进修班,截至到2014年已培养进修医生5000多人,他们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2001年,我国第一个“骨科培训中心”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2007年12月,中国第一个分子骨科实验室投入使用;2008年,亚洲最大的数字化手术室接待患者;2008年9月,经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与香港骨科医学院联合认证的中国大陆首家积水潭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成立。2016年,年手术量达到5万多例,居同等规模医院的亚洲之最,其中骨科手术突破4万例,居世界第一。 2013年1月28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正式建成。院区有内科、普外科、心外科、泌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五官科、康复科、感染疾病科、内镜中心、中医科、ICU、CCU、RICU、EICU、数字化手术室等临床科室和放射科、检验科、血库等医技科室。 放射科配置了国内先进的核磁、CT、血管造影机、乳腺机等。有16间手术室,其中6间是数字化手术室,实现与新街口院区和国、内外的远程视频互动。门诊楼所有诊室全部是医生与患者“一对一”的独立空间。病人通道与医护通道分开。院区设计突出科学与人文。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原主任委员、脊柱外科教授田伟院长率领骨科专业团队,联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企联合攻关十年,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脊柱外科微创手术(CAMISS)的理念,创建了以影像导航和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天玑”智能骨科导航手术体系。该系统拥有完全自主产权,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产品,是国际上唯一能够开展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骨盆及四肢骨科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误差不到1毫米,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5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6年在全国“十二五”科技成果展上被评为“十三项标志性成果”之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和肯定。 田伟院长作为国内外医学领域知名的骨科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全院职工坚持医改方针和“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践行“以人为本,增强品牌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建设学院型医院”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国际知名、国内著名、区域优势”的战略目标,医院正在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不断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东街31号,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回南北路68号,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龙域环路38号院
公立医院
保定市第二医院
保定市第二医院始建于1920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目前医院有总院、妇产儿科院区两个院区,另设有农大分院及包括朝阳社区、韩南社区等卫生服务中心(站)。 医院设行政职能、后勤、临床、医技等科室。肝胆外科为省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口腔科、普外科、医学影像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血管外科、耳鼻咽喉科为市级医学重点学科;泌尿外科、骨科、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普外科、口腔科、心血管内科为市级重点专科。老年病科为市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为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医院选拔学有成就、卓有建树的专业技术尖子担任学科带头人。每年选派数十名治学严谨、德才兼备的技术骨干到国外研修或到国内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养出一批高尖人才。部分学科带头人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成绩显著,分别被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出成果、做贡献先进个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青年科技标兵”“河北省优秀护士”“河北省优秀护理管理者”“保定市市长特别奖”“保定市拔尖人才”“保定市新世纪学科带头人”等科技荣誉称号近百项。医院拥有当今世界上先进的德国西门子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德国西门子VB30E C臂造影系统、64排128层螺旋CT、口腔CT等大型医疗设备200余台(件),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诊断检查报告。近年来,医院以医院管理年、“三好一满意”和“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等活动为契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使医院实现了全面、稳步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新服务示范医院”“全国诚信文明示范品牌医院”“国家级节约型医院示范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先进集体”“河北省白求恩式模范医院”“河北省创建诚信医院活动先进单位”“河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帮建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健康促进医院优秀单位”、省卫计委、人社厅“卫生系统先进单位”、河北省护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指定为“人身伤害重新鉴定医院”,省司法厅批准成立“保定市第二医院司法医学鉴定中心”,连续多年被中共保定市委、市政府评为“工作实绩突出单位”,被评为河北省首批“大健康、新医疗”产业示范基地。口腔科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口腔窝沟封闭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心血管内一科获评“国家优质护理工作先进病房”,被原卫生部评为“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经筋长圆针诊疗法第四代传承人、我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谢占清主任率先在河北省开展经筋诊疗工作,2011年成立河北省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填补了河北省经筋诊疗工作的空白,2018年11月经筋长圆针诊疗法作为传统医药项目成功入选保定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医疗合作下,医院抢抓机遇、谋求发展,先后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河北省儿童医院等建立技术协作,先后成立“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保定会诊中心”和“京津冀口腔疾病保定会诊中心”。我院牵头成立保定市肝胆外科专科联盟、保定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联盟,血管外科专科联盟,成功加入京津冀神经损伤联盟、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联盟、北京口腔医学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联盟、河北省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医联体、河北省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诊治协作组、河北省肝胆外科专科联盟、河北省食管疾病规范诊治联盟、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肿瘤诊疗联盟、河北省中医院康复专科联盟、河北省中医皮肤科联盟等14家医疗协作联盟。2018年6月创建“薛立功名医工作室”,2019年4月建立“保定市第二医院董家鸿院士工作站”。 为适应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医院以统筹兼顾的发展思路,整合医院现有硬件结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一是将保定市第四医院全面整合,将其设置为妇产儿科院区,以填补社会的需求空缺。二是凭借地理优势,打造保定市西南区域的医疗联合体系,为百姓提供一份高质量、高标准的医疗服务。三是新外科大楼建设项目圆满竣工,于 2019年4月19日顺利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一座顶层设有直升机停机坪,集门诊、医技、住院于一体的综合大楼也将应运而生。届时,一所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医院将做为保定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卓然屹立,成为保定西部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公立综合医院。
保定市东风西路338号,保定市乐凯南大街999号
公立医院
东阳市人民医院
东阳市人民医院创建于1939年,是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非营利性公立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非直管附属医院。医院设本部、巍山院区和义乌天祥医疗东方医院三个工作区。院本部占地156亩,总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现有员工292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76名。设70余个临床和医技科室,33个病区,开放床位1727张,拥有PET-CT、3.0T核磁共振仪、后64排CT、SPECT、直线加速器、DSA等先进医疗设备4605台套,其中100万元以上设备70台(套),医疗设备总额3.96亿元。年门急诊量186.77万人次,出院8.09万人次。 一、是浙江省县域首家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7月被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授予“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证书,成为全省第一家晋升三甲的县域综合医院。作为县域综合性医院,东阳市人民医院在医疗改革、精细管理、能力提升、科研教学等方面都居全国县市级医院最前列。首次全国2398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考核位居第147,县(市)医院第一,进入全国参评医院A序列。根据浙江省质评办DRGS软件统计,医院的重大技术指标处在全省县市医院前3位,全省所有医院排序前20位。东阳市提前实现90%住院病人在县域内治疗的医改目标。医院能力提升和质量管理的做法和成效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报道。 二、是浙中地区技术实力雄厚的三甲医院。医院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体系完善,以“六个一”为策略开展学科建设和对外合作,重点推进“救心、救脑、救命”技术,着力发展创伤救治、心脑血管疾病救治,常规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瓣膜手术、ECMO技术、心脏大血管手术、颅内肿瘤手术、颅脑损伤手术、脑动脉瘤夹闭、垂体瘤手术、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乳腺恶性肿瘤手术、胃恶性肿瘤手术、肝/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经皮)、肾恶性肿瘤手术、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切除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介入手术、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内镜治疗、肩关节镜手术、介入止血技术、脑血管溶栓取栓、急诊冠脉支架植入、试管婴儿技术、骨髓移植技术等核心技术。目前有25个术种进入全省前20名,15项手术位列全省县市级三级医院第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了其医疗技术能力。 三、是内部精细化管理的标杆医院。医院大力推进公立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系统化、全覆盖。推进制度管理,400多个活化的管理制度、100多个标准化作业程序、250多个临床路径,成为精细化管理的规程法则。把平衡计分卡、品管圈、丰田生产方式等现代管理工具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蔚然成风。先后获得东阳市长质量奖、金华市政府质量奖和浙江省卓越经营绩效奖。质量评价数据被浙江省卫健委质评办列为唯一质评参照。主办精细化管理学习班10多期,2000余人参加学习,东阳的精细化管理做法被广泛复制。 四、是率先实行理事会管理体制的公立医院。1993年实行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董事会(现改为理事会)为主体的医院治理结构。“三分开”的改革经验被吸收入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成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成熟案例,被《健康报》誉为“医疗领域的‘小岗村’”。以此为基础的理事会制度在北京、深圳等地陆续建立起来。东阳医药卫生综合改革成效显著,获得国务院2018年督查激励。 五、是医共体建设的样板医院。浙江省第一批启动医共体建设,把6个市级医院和18家基层医疗机构组成一个医共体,实行“六统一”管理。承担医共体建设“总执行人”的任务,成功移植医院20多年改革和精细化管理经验,建立了标准化管理体系,执行照统一的管理制度,在经济管理、人才池、薪酬分配、质量管理、全科医生模块化培养等方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东阳解法”,在学习强国、健康报等媒体陆续报道,并获得了省政府的激励表彰。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西路60号
公立医院
重庆市中医院
重庆市中医院是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由原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和重庆市中医院于2003年9月正式合并组建而成,是重庆市唯一的集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制剂、信息研究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和中医药临床医疗科研单位,是卫生部审定的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中医急症培训中心之一,承办了国家级中医杂志《中国中医急症》,是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市针灸学会挂靠单位, 重庆市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 重庆市中医院占地约17亩, 建筑面45746平方米, 业务用房30214平方米,资产总额7769万余元,医疗设备总值1761万余元。现有在编职工704人,专业技术人员498人,高级专业人员85人,博士1人,硕士1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5人,省市级名中医30人,国家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3人,国家级师带徒导师7人。重庆市中医院现开设病床450张,设有一级科室20个,二级科室11个,药剂和医技科室11个,已形成由基础部(含中药制剂、药理、药化、病理、动物房等实验室)、临床研究部(含针灸研究所、骨伤研究所、中医古验方研究所和热病、针灸、妇科、脾胃、肛肠、呼吸、生化、免疫微生物等临床研究室)、中医药信息中心、《中国中医急症》编辑部等构成的科研体系,其中生化和免疫微生物实验室为国家二级实验室。重庆市中医院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的部局级重点专科有:针灸科、妇科、脾胃病科;重庆市重点专科有:肾病科、肛肠科、骨伤科和急诊科(中医急症救治中心);院内重点特色专科有:肿瘤科、肝病科等。
重庆市江北区盘溪七支路6号、重庆市渝中区道门口40号
公立医院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云南省唯一一所设在州市,直属于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大理大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医院接受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大理大学双重领导,是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拥有着生殖医学科、眼科、烧伤整形、皮肤科等一批学科已组建发展成为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大理医学院附属医院、大理学院附属医院)简称“大附院”。1991年,省政府根据资源合理布局及高等医学院校教学需要,批复同意按国家三级甲等标准建设,核定病床500张,分两期建成。1992年,医院正式开工建设。1997年12月,医院正式开诊。2001年,更名为大理学院附属医院。2003年,与大理学院临床医学院实行合一管理。2008年,经省政府批准,增设为云南省第四人民医院,病床编制增加至1000张。2015年,被云南省卫计委核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病床编制增加至1200张。随着2015年大理学院成功更名为大理大学,2016年9月,经中共云南省委机构编制办公室批复核准,医院更名为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加挂云南省第四人民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000张,全院在职职工8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60人,博、硕士学位近100人,拥有省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委员1名,省医学会各专业分会委员30余名。
大理市嘉士伯大道32号
公立医院
云南省中医医院
云南省中医医院暨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云南省唯一的省级中医医院,其前身为建于1947年的云南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分院,1950年改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卫生处总门诊部。医院于1994年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07年被评为云南省中医名院,2009年被列为云南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12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复审再次被评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集云南省120家省、州、市、县中医院和相关单位为一体的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总医院。医院有光华和滇池两个院区,实行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总医院、云南省针灸推拿康复医院、云南省中医皮肤病专科医院六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运行模式。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中药新药GCP中心及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建设单位、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单位、全国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医院两个院区开放床位1355张,在岗职工147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47人。医院现有35个临床及医技科室,1个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9个临床教研室,1个模拟实验中心,2个社区门诊部和1个中药制剂中心。年服务门诊量120万人次,年出院3.35万人次。   医院有国家级、省级、院级名中医72人,云岭学者1人、云岭名医3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7人。有传承博士后导师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128人,省级中医药领军人才2人,省级中医药学科带头人5人。有建成和在建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重点专科10个、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级名医工作室13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博士后传承工作站1个。   具有独立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格,主持有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科研项目。有飞利浦MRI、美国GE64排128层全身螺旋CT、飞利浦64排128层全身螺旋CT、西门子DR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   医院党、政、工、团、妇集体先后获得的表彰、奖励、荣誉称号有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云南省社会扶贫先进集体、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云南省巾帼文明岗、云南省中医名院、云南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云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患者说了算”服务模式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党建工作品牌特色奖”,云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昆明市光华街120号,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华晨路1号
公立医院
西安市第一医院
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于1941年,是西安市卫计委直属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30000㎡,建筑面积63063㎡。医院编制床位700张,附设西安市眼科医院、西安市心血管病医院及64个临床医疗和医技科室,设有陕西省眼科研究所、陕西省眼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安市心血管病研究室、西安市皮肤病研究室、西安市男性病研究室、西安市临床超声医学研究室、西安地区超声诊断专家会诊中心以及西安市眼库。医院现有员工16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余人 ,博士、硕士学历300余人。   眼科(西安市眼科医院)是陕西省及西安市医学重点学科,拥有眼科教研室及临床研究生教学点,临床开设20个眼科亚专业,已经建设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集医、教、研为一体的西部地区现代化眼病专科医院。   隶属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的西安市眼库是西部地区成立最早的规模最大的眼库,已先后与斯里兰卡国际眼库、美国国际眼库及美国西雅图眼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陕西省慈善协会和陕西省红十字会在角膜捐赠方面也给与眼库大力支持。   依托于我院的陕西省眼科研究所是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微生物、临床药物研究、生化免疫病毒、干眼病等多个研究室,能够开展眼干细胞研究、细胞分子研究和基因重组、基因克隆等科研工作,多年来共获得国家、部、省、市科研成果50余项。   心血管病科(西安市心血管病医院)是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西安市重点学科。设有五个病区,并附设CCU病房、心脏介入室和心血管病研究室。主要开展冠心病的各种介入治疗,永久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心力衰竭的再同步化治疗,冠脉搭桥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复杂先心病的手术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球囊扩张,瓣膜置换,周围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和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干部病房科(老年病科)是西安市成立最早、规模较大、专业设置较全的以干部保健和老年病研究与诊治为主的科室。开展的主要业务有:老年心血管、脑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疾病以及糖尿病和肿瘤的治疗等;2009年老年病科被市卫计委确立为优势专科。   医院的内、外、妇、儿、口腔、耳鼻喉、皮肤、中医等科室也具有鲜明的专业技术特点和较强的综合实力。急诊科是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完善的急救队伍和设备,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合理布局,建立了急、危、重伤病员绿色通道。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现代化的重症监护病房(ICU)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服务。   医院拥有大量国内先进的诊疗仪器,配备磁共振、CT、数字化减影系统、眼科OCT、飞秒激光系统、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细菌质谱鉴定系统等百万元以上设备数十台。   近五年来,医院先后获省、市各级科技进步奖励9项;在研国家级、省部级、市级资助项目8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33项;获得国家专利17项;出版专著12部。   2014年,在省、市卫计委的关注下,我院先后与5家二级医院和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医疗联合体;2017年由我院牵头组建的眼科专科联盟,已辐射至包括新疆喀什在内的西北地区16家成员单位,2017年全面托管西安市高陵区医院,这是公立医院体制改革进展到医联体阶段后,医疗运行模式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医院信息化设施完善,现已建成了较为完备的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医疗质量管理、医保结算、财务、绩效、物资管理、健康体检、检验信息系统等60个子系统,目前医院“HIS”系统与“LIS”、“PACS”、体检系统、感染检测系统均实现无缝对接,实现了医疗、医技、物资设备管理、采购和财务管理等领域的全信息化覆盖;新建的医护信息交互系统可以有效杜绝治疗差错、提高治疗效率。   医院注重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中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西北地区医疗界率先迈进移动互联网时代,完成 “陕西省首家患者移动服务平台”和“门诊自助打印系统”的建设,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西安市第一医院人才济济、技术先进、服务优良。全体医务工作者愿将爱心、关心和责任心奉献给每一位患者。
西安市碑林区粉巷30号(西安市科技六路1号),凤城八路99号3号楼217-218室
公立医院
西安市中医医院
西安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5年,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会城市中医医院之一。经历了一个甲子的薪火相传,几代中医人始终恪守“德诚、业精、继承、创新”的精神,如今已发展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一所名医荟萃、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雄厚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建院之始,借助李少亭、谭春涛、郭命三、方云鹏、刘平定等一批在国内享有盛誉的针灸名家和西安地区“十大名医”为代表的一批中医专家的技术和声望,医院享誉三秦大地。60年的风雨如磐,几代中医人的不懈追求,这朵杏林奇葩如今已是硕果累累,春色满园。   根据西安市市委市政府统一规划部署,2015年1月,西安市中医医院由西安市东大街整体搬迁至西安市凤城八路69号。新院占地133.3亩,建筑面积98114平方米,编制床位1001张。建筑风格为庭院设计,古色古香,百草园、中医文化长廊、中医发展简史雕塑墙,融合了古典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文明;精心装饰的国医馆,全净化的中药制剂室(GMP达标),标准化的中药房,国内领先的中医诊疗设备,展示即具古典美又简洁流畅的现代中医医院风貌。拥有多种大型医疗设备,具有符合GMP标准的中药加工、炮制、配方、煎药、贮存设备,生产14种剂型、124个品种独具特色的院内制剂,临床疗效卓著,享誉省内外。   医院开设33个临床科室,在岗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72人,占职工总数88%。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13人,高级职称17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3名,西安市突出贡献专家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40余人担任全国学术专委会委员、常委、副主委等职位;国家级名老中医4人,陕西省名老中医7人,陕西省名中医6人;国家级中医研修人才4人,省级中医研修人才3人;国家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6名,全省第一、二、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9名,国家级学术继承人6人,省级学术继承人6人,还有一大批躬身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和中西医技术兼备的中青年新秀。   医院承担着该市、邻省(市)患者及来陕外宾的中医诊疗工作,门诊开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病门诊37个。医院年门诊量约50万人次,出院患者近2万人次。医院以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和技术为重点,以名医、名科带动提升医院无形资产及两个效益。目前,该院有重点专科14个,其中,肛肠科、护理学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脑病科、肛肠科、脾胃病科、肝病科、护理学(培育)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心病学、临床中药学、脑病科(培育)、脾胃病学为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肾病科、肿瘤科、骨伤科、针灸推拿康复、肺病科、内分泌科、脑病科护理为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针灸推拿科、中医心血管病科、中医肾病科为西安市卫生局优势专科。科研工作方面,医院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中医特色治疗为重心,不断提高医院科研实力。目前医院立项课题62项,其中陕西省科技厅课题9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5项,西安市科技局课题16项,西安市卫生局课题12项。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行业先进单位、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全国支援农村卫生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中医继续教育先进单位、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省卫生厅“创佳评差”先进单位、省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级医保定点服务管理先进单位、省直机关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管理先进集体、陕西省中医药知识大比武竞赛组织奖、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新起点、新征程,市中医人将以新的面貌继续秉承“德诚业精,继承创新”的院训,以“尙善弘仁,厚德精术,服务苍生,造福百姓”为宗旨,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出名医、创名科、建名院”为抓手,将医院建设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的特色区域医疗中心。
西安市凤城八路69号、雁塔区曲江大道70号
A级申报 去验证
手机站
小程序
公众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