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机构
名称
简介
地址
公立医院
云南省中医医院
云南省中医医院暨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云南省唯一的省级中医医院,其前身为建于1947年的云南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分院,1950年改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卫生处总门诊部。医院于1994年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07年被评为云南省中医名院,2009年被列为云南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12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复审再次被评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集云南省120家省、州、市、县中医院和相关单位为一体的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总医院。医院有光华和滇池两个院区,实行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总医院、云南省针灸推拿康复医院、云南省中医皮肤病专科医院六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运行模式。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中药新药GCP中心及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建设单位、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单位、全国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医院两个院区开放床位1355张,在岗职工147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47人。医院现有35个临床及医技科室,1个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9个临床教研室,1个模拟实验中心,2个社区门诊部和1个中药制剂中心。年服务门诊量120万人次,年出院3.35万人次。   医院有国家级、省级、院级名中医72人,云岭学者1人、云岭名医3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7人。有传承博士后导师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128人,省级中医药领军人才2人,省级中医药学科带头人5人。有建成和在建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重点专科10个、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级名医工作室13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博士后传承工作站1个。   具有独立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格,主持有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科研项目。有飞利浦MRI、美国GE64排128层全身螺旋CT、飞利浦64排128层全身螺旋CT、西门子DR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   医院党、政、工、团、妇集体先后获得的表彰、奖励、荣誉称号有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云南省社会扶贫先进集体、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云南省巾帼文明岗、云南省中医名院、云南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云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患者说了算”服务模式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党建工作品牌特色奖”,云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昆明市光华街120号,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华晨路1号
公立医院
西安市第一医院
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于1941年,是西安市卫计委直属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30000㎡,建筑面积63063㎡。医院编制床位700张,附设西安市眼科医院、西安市心血管病医院及64个临床医疗和医技科室,设有陕西省眼科研究所、陕西省眼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安市心血管病研究室、西安市皮肤病研究室、西安市男性病研究室、西安市临床超声医学研究室、西安地区超声诊断专家会诊中心以及西安市眼库。医院现有员工16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余人 ,博士、硕士学历300余人。   眼科(西安市眼科医院)是陕西省及西安市医学重点学科,拥有眼科教研室及临床研究生教学点,临床开设20个眼科亚专业,已经建设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集医、教、研为一体的西部地区现代化眼病专科医院。   隶属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的西安市眼库是西部地区成立最早的规模最大的眼库,已先后与斯里兰卡国际眼库、美国国际眼库及美国西雅图眼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陕西省慈善协会和陕西省红十字会在角膜捐赠方面也给与眼库大力支持。   依托于我院的陕西省眼科研究所是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微生物、临床药物研究、生化免疫病毒、干眼病等多个研究室,能够开展眼干细胞研究、细胞分子研究和基因重组、基因克隆等科研工作,多年来共获得国家、部、省、市科研成果50余项。   心血管病科(西安市心血管病医院)是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西安市重点学科。设有五个病区,并附设CCU病房、心脏介入室和心血管病研究室。主要开展冠心病的各种介入治疗,永久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心力衰竭的再同步化治疗,冠脉搭桥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复杂先心病的手术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球囊扩张,瓣膜置换,周围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和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干部病房科(老年病科)是西安市成立最早、规模较大、专业设置较全的以干部保健和老年病研究与诊治为主的科室。开展的主要业务有:老年心血管、脑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疾病以及糖尿病和肿瘤的治疗等;2009年老年病科被市卫计委确立为优势专科。   医院的内、外、妇、儿、口腔、耳鼻喉、皮肤、中医等科室也具有鲜明的专业技术特点和较强的综合实力。急诊科是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完善的急救队伍和设备,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合理布局,建立了急、危、重伤病员绿色通道。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现代化的重症监护病房(ICU)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服务。   医院拥有大量国内先进的诊疗仪器,配备磁共振、CT、数字化减影系统、眼科OCT、飞秒激光系统、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细菌质谱鉴定系统等百万元以上设备数十台。   近五年来,医院先后获省、市各级科技进步奖励9项;在研国家级、省部级、市级资助项目8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33项;获得国家专利17项;出版专著12部。   2014年,在省、市卫计委的关注下,我院先后与5家二级医院和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医疗联合体;2017年由我院牵头组建的眼科专科联盟,已辐射至包括新疆喀什在内的西北地区16家成员单位,2017年全面托管西安市高陵区医院,这是公立医院体制改革进展到医联体阶段后,医疗运行模式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医院信息化设施完善,现已建成了较为完备的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医疗质量管理、医保结算、财务、绩效、物资管理、健康体检、检验信息系统等60个子系统,目前医院“HIS”系统与“LIS”、“PACS”、体检系统、感染检测系统均实现无缝对接,实现了医疗、医技、物资设备管理、采购和财务管理等领域的全信息化覆盖;新建的医护信息交互系统可以有效杜绝治疗差错、提高治疗效率。   医院注重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中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西北地区医疗界率先迈进移动互联网时代,完成 “陕西省首家患者移动服务平台”和“门诊自助打印系统”的建设,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西安市第一医院人才济济、技术先进、服务优良。全体医务工作者愿将爱心、关心和责任心奉献给每一位患者。
西安市碑林区粉巷30号(西安市科技六路1号),凤城八路99号3号楼217-218室
公立医院
西安市中医医院
西安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5年,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会城市中医医院之一。经历了一个甲子的薪火相传,几代中医人始终恪守“德诚、业精、继承、创新”的精神,如今已发展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一所名医荟萃、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雄厚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建院之始,借助李少亭、谭春涛、郭命三、方云鹏、刘平定等一批在国内享有盛誉的针灸名家和西安地区“十大名医”为代表的一批中医专家的技术和声望,医院享誉三秦大地。60年的风雨如磐,几代中医人的不懈追求,这朵杏林奇葩如今已是硕果累累,春色满园。   根据西安市市委市政府统一规划部署,2015年1月,西安市中医医院由西安市东大街整体搬迁至西安市凤城八路69号。新院占地133.3亩,建筑面积98114平方米,编制床位1001张。建筑风格为庭院设计,古色古香,百草园、中医文化长廊、中医发展简史雕塑墙,融合了古典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文明;精心装饰的国医馆,全净化的中药制剂室(GMP达标),标准化的中药房,国内领先的中医诊疗设备,展示即具古典美又简洁流畅的现代中医医院风貌。拥有多种大型医疗设备,具有符合GMP标准的中药加工、炮制、配方、煎药、贮存设备,生产14种剂型、124个品种独具特色的院内制剂,临床疗效卓著,享誉省内外。   医院开设33个临床科室,在岗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72人,占职工总数88%。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13人,高级职称17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3名,西安市突出贡献专家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40余人担任全国学术专委会委员、常委、副主委等职位;国家级名老中医4人,陕西省名老中医7人,陕西省名中医6人;国家级中医研修人才4人,省级中医研修人才3人;国家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6名,全省第一、二、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9名,国家级学术继承人6人,省级学术继承人6人,还有一大批躬身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和中西医技术兼备的中青年新秀。   医院承担着该市、邻省(市)患者及来陕外宾的中医诊疗工作,门诊开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病门诊37个。医院年门诊量约50万人次,出院患者近2万人次。医院以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和技术为重点,以名医、名科带动提升医院无形资产及两个效益。目前,该院有重点专科14个,其中,肛肠科、护理学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脑病科、肛肠科、脾胃病科、肝病科、护理学(培育)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心病学、临床中药学、脑病科(培育)、脾胃病学为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肾病科、肿瘤科、骨伤科、针灸推拿康复、肺病科、内分泌科、脑病科护理为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针灸推拿科、中医心血管病科、中医肾病科为西安市卫生局优势专科。科研工作方面,医院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中医特色治疗为重心,不断提高医院科研实力。目前医院立项课题62项,其中陕西省科技厅课题9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5项,西安市科技局课题16项,西安市卫生局课题12项。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行业先进单位、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全国支援农村卫生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中医继续教育先进单位、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省卫生厅“创佳评差”先进单位、省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级医保定点服务管理先进单位、省直机关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管理先进集体、陕西省中医药知识大比武竞赛组织奖、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新起点、新征程,市中医人将以新的面貌继续秉承“德诚业精,继承创新”的院训,以“尙善弘仁,厚德精术,服务苍生,造福百姓”为宗旨,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出名医、创名科、建名院”为抓手,将医院建设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的特色区域医疗中心。
西安市凤城八路69号、雁塔区曲江大道70号
公立医院
西安市红会医院
西安市红会医院成立于1911年,在战争年代,承担着救护任务,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救济了无数灾民。历经百年,作为西安最早的公立医院,早在上世纪80年代被誉为“全国三大骨科中心”之一。目前拥有床位1312张,其中骨科床位1000张,3个院中院,5个诊疗中心,51个临床科室,多种学科并存,集医、教、研、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骨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年门诊量600000余人次,年手术40000余例,患者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被誉为“西部骨科航母”。 骨科现设脊柱病医院(椎间盘与畸形病区、微创病区、颈椎病区、腰椎病区、特诊病区)、关节病医院(髋关节病区、膝关节病区、骨坏死与关节重建病区)、骨创伤医院(上肢病区、下肢病区、环骨盆病区)、中西医结合骨科、手外中心(一病区、二病区)、骨显微修复外科、中医骨科诊疗中心(一病区、二病区)、运动医学诊疗中心(膝踝病区、肩肘病区)、足踝外科诊疗中心、小儿骨科诊疗中心、骨病肿瘤科、骨质疏松科(风湿免疫门诊)等12个骨科专业22个病区;医院还有神经内科、呼吸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周围血管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胸部外科、脑外科、功能神经外科、妇产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手法复位室、手术麻醉一科、手术麻醉二科、皮肤科、小儿科、口腔科、精神心理门诊等临床科室,以及放射科、磁共振室、CT室、B超室(一室、二室)、放射介入室、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药剂科、临床药学科、功能检查科、消毒供应中心、医疗辅助中心、转化医学中心等医技科室,另外有行政、后勤服务科室27个。 医院充分发挥学科特色,相继在西北地区率先实施了断指再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全脊椎切除矫形术、人工椎体、椎间盘置换术、关节镜类手术、五指撕脱离断再植术等手术,自行研制了“三花膏”和“展筋活血散”等特色药物。“看骨科、到红会”已在三秦大地的老百姓当中口口相传。医院骨科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骨病防治基地、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中医骨科被确定为国家级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被省卫计委评为陕西省优势专科;中西医结合骨科被评为陕西省中医重点专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被评为西安市医学重点学科,同时也是陕西省脊柱脊髓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骨科医疗集团总院、陕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科基地、陕西省县级医疗机构骨干培训基地、全国AO培训中心、全国足踝外科医师培训中心。 同时,作为陕西省骨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现有职工1921人,其中医技人员1672人,高级职称专家290人,博士、硕士导师40余人,在各级学术团体兼任委员以上100余人。医院重视博士硕士培养点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年入站硕士、博士及博士后40余名。先后获各级科研立项18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发表论文2200余篇,其中SCI收录220余篇;获各种科研奖励57项;获得国家专利32项;出版专著、译著60部。在全国骨科学术年会的投稿及发言数量名列前茅,每年参加欧美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大会发言20余人次。相继成功举办了西安首届世界骨科大会、西安国际骨科大师讲坛及国际骨科高峰论坛。聘请了30余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世界顶级专家为客座教授,促进了科研教学的快速发展,为红会走向国际奠定了坚实基础。 危难见真情,大爱勇担当。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红会人的身影,无论是唐山大地震、抗击非典,还是汶川、玉树大地震,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医院相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医师奖”、“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陕西省文明单位”、“陕西省抗震救灾先进单位”、“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陕西省诚信单位”、“全省卫生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陕西省创先争优先进集体”、“西安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群众满意医疗机构”等荣誉称号。 百年红会承前启后大医精诚铸全国一流,世纪医院继往开来救死扶伤创世界知名。当代红会人将继续秉承“厚德、笃行、创新、和谐”的院训,继续发扬“救死扶伤、团结奋进”的医院精神,本着“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务病人、一切方便病人”的服务理念,以建成西部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愿景为目标,驾驭着“西部骨科航母”,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西安市南稍门南廓路76号
公立医院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08年,历经110周年的淬砺,现已发展为集预防、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8年增挂自贡市传染病医院。医院为首批吸纳的中国500所大型医院成员、卫生部批准的爱婴医院、卫生部国际救援中心网络成员、卫生部脑卒中基地医院、卫生部病理远程会诊及质控试点单位、涉外医疗单位、国家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贡市公共卫生应急医院、川北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教学医院。2015年被四川省卫生计生委确定为自贡、内江“医疗作战区”领头医院。医院实现了连续五年在全省医院的综合排名持续上升,2017年位列17位,在自贡市排名第一。   医院占地175亩,业务用房面积近10余万平方米,现有编制床位1800张,实际开放床位2300张。设有临床科室31个,医技科室10个。建有省级重点专科8个、市级重点专(学)科16个、市级质控中心20个。建成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卒中中心、自贡市癌症中心等。以微创、介入、生物治疗等为核心技术,率先在市内开展肝移植术、角膜移植术、导管消融技术、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先心病介入技术、神经介入治疗技术以及生物治疗技术等新技术。医院创新建立了医学影像、心电、病理、检验四个远程诊断检查平台,服务于150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自平台建设以来,共出具各类远程诊断报告25万余份。四大远程诊断平台经验做法接受省政府参事室调研获认可,并上报国务院参事室。   医院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现有在岗职工2428人。高级职称329人,硕博士研究生191人。其中有临床医师691人,副高以上医师198人,占医师数的28.65%。拥有全国、省、市劳模,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名医、优秀专家、拔尖中医师,“双千计划”杰出人才等40余名,市优秀医学专家培育对象93名。近年获国家专利7项,率先在自贡市实现SCI论文收录零突破。引进GE128排超CT、ECT、MR、直线加速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等一大批高精尖设备,设备总值达3亿余元。   医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医联体建设。与自流井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全市首个城市医疗集团;与市残联签约共建自贡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与上级医院形成专科医联体29个;呼吸与危重医学科、血液科、康复科等9个专科与45家基层医院组建专科联盟,逐步构建起了区域间相互协同的医疗服务网络。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医院将秉承“仁爱精业,济世自强”的院训,光大“百年名院”品牌,按照市委、市政府“树立新规范,展示新风尚,创造新业绩,闯出新天地,再上新台阶”的总要求,以“比学赶超,对标管理,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追赶跨越、转型发展,把医院建设成为高质量的、人民信赖的、一流的三甲综合区域领头医院。
自贡市自井区尚义号一支路42号;自贡市汇东高新区新华路东侧
公立医院
榆林市第一医院
榆林市第一医院暨延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非直属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前身为1951年创建于宝鸡的陕西省第二康复医院;1970年为支援陕北老区建设,整体迁址绥德;1989年通过国家教委验收,成为延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95年通过卫生部验收,成为陕北地区第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0年、2015年两度顺利通过等级医院复审;2016年建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非直属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   作为陕北地区医疗技术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我院一直承担着陕晋宁蒙接壤地区危急重症抢救和技术指导任务,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带动区域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陕北医院的一面旗帜”。   我院现由绥德、榆林两院区组成,推行“一院两区”协调发展战略,实行文化、资源、体制、目标的四统一管理。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二康”特色文化传统,制定实施以建设陕晋宁蒙接壤区域医教研中心为目标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紧抓“两个重点”(顺应国家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全面、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一院两区”建设,明确定位、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确立“三大指标”(医疗技术、教学能力、科研创新)、力求“四个突破”(以岗位管理为基础,推动绩效管理突破;以成本控制为抓手,推动精细化管理突破;以文化建设为保障,促进医院管理突破;以医教研协同发展为导向,促进综合实力突破),按年度工作主题(2016年优化服务建设年、2017年医院文化建设年、2018年精细化管理建设年、2019年医疗质量管理建设年、2020年医教研能力建设年)稳步推进医院全面发展。   目前两院区总占地面积172.51亩,拥有业务建筑面积17.9万㎡,固定资产18亿元,编制床位2500张,开放病床2000张;现有在职职工229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80人(副高以上289人,博士5人,硕士207人);配备PET-CT、三光子直线加速器、回旋加速器、3.0/1.5T核磁共振、ECT、256排螺旋CT、全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流水线等各类业务设备4082台/套;设置临床、医技科室102个,附设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胸痛中心、陕西省危重孕产妇救治转运中心、榆林市体检中心、榆林市远程会诊中心、榆林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中心及肿瘤、腔镜、神经内外科、检验等13个市级诊疗中心,拥有全市首家医疗专家工作站与全市唯一的医学专业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学基地,初步建成涵盖8所县级医院、95所社区医院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已成为陕晋宁蒙接壤区域设置诊疗科目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93号
公立医院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以下简称416医院)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西南地区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非营利性医院。医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北四段4号。1959年,苏州医学院因医疗业务发展需要,又建立了苏州医学院附二院。1969年,根据国防三线建设的要求,苏州医学院附二院迁到四川内江,易名为416医院。1989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为了能更好的发挥核工业西南地区中心医院的作用,按照国防三线调整的统一部署,医院整体搬迁至成都。2015年12月成为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院与成都各区县、各层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品牌诊所逐步形成了多元合作、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联体模式及区域医疗中心定位。核定床位1030张,开放床位1324张。门急诊量739916人次。 416医院占地面积43647㎡,现有职工1500余人,其中卫技人员1329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人员197人;卫生系列高级职称人员16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人,硕士生导师5人;四川省卫健委学科带头人1人,省、市卫健委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10人。 医院设有麻醉科、妇产科、脑外科、胸外科、骨科、普外科、脊柱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血液风湿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儿科、肾内科、感染科、急诊科、康复科、口腔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医疗美容科等临床科室27个;医技及辅助科室:药剂科、放射科、功能检查科、检验科、病理科、核医学科、体检科、职业病科、营养科、手术室、供应室等11个;临床医学教研室17个。 416医院现有省级医学重点学(专)科3个:核医学科、皮肤科、泌尿外科,市级医学重点学(专)科6个:呼吸科、康复科、神经内科、妇产科、消化科、普外科。 416医院特色医疗技术有:甲亢的核素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癫痫、小儿脑瘫的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皮肤外科—Mohs外科技术;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矫形手术治疗等。 医院目前拥有GE-MRI、飞利浦ICT、西门子大C、GE-ECT、西门子ECT、西门子CT、G-60、岛津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染色体检查、数字胃肠机、骨密度仪、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等大小型设备2000余台,广泛用于临床诊疗。同时,直线加速器、PET-CT等大型设备正在建设中。 416医院健康体检部最初成立于2003年,2018年3月整体搬迁至二环路北四段45号。健康体检部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所有常规体检项目均在体检楼完成。体检部自有设备包括:螺旋CT、彩超、DR摄片系统、12导心电图机、人体成份分析仪、动脉硬化无创检测仪、新型睡眠呼吸检测仪、糖尿病早期筛查仪、中医四诊仪、TMT红外热成像、骨密度仪、C13/C14呼气试验检测仪、彩色经颅多普勒、动态心电图及血压监测等40余台(套)设备。受检者无需挂号,无需与门诊病人交叉,无需来回奔波,无需等候检查结果,无传统就医的烦恼,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2019年体检部完成体检6万人次。 416医院心内科担负着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冠心病、心肌病、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等慢病管理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有着自己的介入团队医生,其中开展的介入技术有冠脉造影、冠脉支架、IABP、IVUS;临时起搏器、永久起搏器、CRDT以及ICD;心律失常方面的电生理检查以及射频消融术;建立了心电中心,包括普通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及动态血压等。同时,为胸痛患者节约了时间,开通绿色通道,创建了胸痛中心。
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北四段4号、45号;新都区马家镇锦城村二社大爱城综合楼三楼
公立医院
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
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原铁路医院)始建于1937年,它南邻西宝高速公路,北依陇海铁路,是一所集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是陕西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担负着宝鸡铁路地区和东到茂陵、西至社棠、南达凤州、北到安口—522公里辖区职工家属的医疗保健任务,同时也为社会广大民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医院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开设病床300张。设置临床(内、外、妇、儿、传染、五官、肿瘤、烧伤、急诊、手术麻醉、康复理疗、精神卫生、中医、泌尿中心等)、医技(功能、检验、影像中心等)及职能科室共29个,护理单元13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卫生所(站)10个。职工600余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61名。拥有西门子双层螺CT诊断系统,德国蛇牌电子腹腔镜,美国顺康前列腺汽化电切镜,意大利维拉C型臂X光机,800MAX光数字减影系统,心电综合分析系统,血液净化系统,美国GE公司LOGIQ3彩色超声诊断系统、“小狮王”B超,日本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奥林巴斯电子胃镜、电子支气管镜等高新设备600余台(件)。还有装备精良的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监护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为保证高水平医疗服务提供硬件条件。新建的住院大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全楼采用医护对讲系统和医院管理计算机网络、心肺监护网络,并装有电梯2台。病房有按照三星级宾馆条件设置的妇产科温馨病房和特需病房,为患者提供高雅舒适的治疗环境。   近年来,医院在科技兴院、以人为本、质量建院、人才强院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进行一些有益于医院发展、建设的尝试,为广大群众提供 了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目前,依靠本院自己的技术力量已开展“二甲”诊疗项目152项和属“三甲”医院的新业务、新技术50余项? 。其中永久式心脏起博器安装、肾移植术、重度大面积电烧伤的救治等在宝鸡市处领先地位,其中心脏起博器安装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内科对重症心脏疾病的监护与治疗、重症肾病的治疗;外科对各种先天和后天性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儿科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及开展的全静脉营养治疗技术;郑州局重点专科烧伤科对各种重症高压电击伤、电灼伤、化学烧伤等的治疗;传染科对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精神卫生科对各类精神疾患的诊治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院开展的腹腔镜手术,自2000年九月份以来,已成功为近两千名外科及妇科患者实施胆囊切除、肝囊肿切除、急性阑尾、子宫全切、宫外孕、卵巢囊肿切除等手术治疗,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收费低等,以其特有的优势,赢得了路内外患者的赞誉。与西京医院联合开展了心脏三腔起博器安装术,该手术为宝鸡市首例,此项技术填补了宝鸡市空白;成功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颈动脉造影术,颈动脉支架,肾动脉造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2004年8月份新成立的呼吸内科率先在宝鸡市开展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成功开展了活组织检查及支气管灌洗技术;腔镜科与外一科联合开展的经十二指肠逆行胆管造影奥狄氏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泌尿外科的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口腔科的烤瓷牙、肿瘤科放射科介入治疗等,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医院十分重视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近年来多次受到陕西省卫生厅、宝鸡市卫生局、郑州铁路局和西安铁路分局的表彰,被评为国家级二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分别荣获陕西省和郑州铁路局“十佳医院”、陕西省“卫生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宝鸡市“三学一创”先进单位、金鸡杯奖、卫生支农先进单位、“园林式医院”称号等。   2005年1月1日,根据西安铁路局与宝鸡市政府签署的《宝鸡境内铁路医教单位移交地方管理协议》,宝鸡铁路医院整建制划交宝鸡市卫生局直属管理。2005年11月16日,宝鸡市正式批复宝鸡铁路医院更名为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隶属市卫生局领导,属差额事业单位。   座落在绿荫与鲜花丛中的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环境舒适幽雅,病房宽敞明亮,伴随着2006年1月1日宝鸡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网络在我院正式运行,我们全体医务人员将以全新的面貌、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竭诚为广大群众提供全面、周到、便捷、优质的服务。
宝鸡市上马营红卫路1号、上马营红卫路家属院内、宝鸡车站道北巷家属院内
公立医院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41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卫生部命名的“爱婴医院”;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集团医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技术合作医院;是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内江医科等院校教学实习医院及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培训基地。 医院由本部和南部新区组成。现有用地36.11亩,正在加快推进占地162亩,选址于虹桥社区原水泥厂片区的整体迁建项目。现编制床位800张,实际开放床位1028张。年门急诊量74.2万人次、出院4.4万人次、手术操作2.05万台次。 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坚持以德行医、人才兴院。近年来,硬性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72名,柔性引进三甲医院高层次卫生人才12名。先后引进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肾病学科、儿科、感染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骨科、产科、妇科、重症医学科专家及学科带头人,培养了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中青年医务工作者。现在岗职工1430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61人,高级职称128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08人。近年,医院2人被确定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1人确定为区县级、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7人确定为院级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为棠城名医,各级各类专委会主委、副主委、委员237人次,《重庆医学》、《检验医学与临床》等期刊编委5人,形成较好的人才梯队。
重庆市荣昌区昌元街道广场北路3号
A级申报 去验证
手机站
小程序
公众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