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机构
名称
简介
地址
公立医院
三甲医院
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郑州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其前身是由中央纺织工业部抽调上海华东纺织管理局所属医院优秀专家组建的河南纺织管理局联合医院,1996年获批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1年挂牌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6年成立郑州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 医疗集团以桐柏路院区为核心,拥有高新院区、康复院区、豫欣院区、文化宫路院区(郑州市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心)、郑州市中心医院新郑分院(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及建设中的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双湖院区,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郑州市五棉社区卫生服务站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与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电力医院、二七区马寨镇卫生院、中原区须水镇卫生院合作建设急救站,形成了集团化发展的分级诊疗体系。 集团致力于传统医院管理模式的变革,以创新领跑“互联网+医疗”模式,实现全流程“指尖上的医院”,构建起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以技术为引领,打造急危重症快速救治中心、日间手术中心、多学科诊疗模式、加速康复外科等特色医疗服务,持续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医院胸痛中心荣获“中国胸痛中心年度质控金奖”;卒中中心荣获全国“示范高级卒中中心”、“五星高级卒中中心”荣誉,心衰中心成功通过认证成为中国心衰中心,牵头成立“中国心衰中心联盟河南省心衰中心联盟”。2019年,医院荣获国家卫健委首批加速康复外科骨科试点医院,被河南省卫健委授予“河南省创伤医学中心”。 医疗集团是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0个GCP临床专业通过资格认定;拥有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卒中、心衰、高血压、房颤、心脏康复6个国家级诊疗中心;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4个:康复医学、重症医学、皮肤病学、心血管病学;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6个:产科学、耳鼻咽喉科学、普通外科学(乳腺外科)、呼吸病学、内分泌学、急诊医学;郑州市医学重点学科4个:骨外科学、妇科学、麻醉药理学、消化病学;郑州市医学重点培育学科9个:神经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心脏康复、老年医学、实验诊断学、肝胆胰外科学、生殖内分泌与遗传医学、超声诊断学、口腔修复;第五批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1个:中医康复科;郑州市第四批中医重点(特色)专科2个:中医老年病专科、康复科;荣获创伤救治、危重孕产妇救治、肺结节诊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4个市级中心,郑州市日间手术管理质量控制中心、郑州市麻醉质量控制中心等9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医院在“2020届省单医院100强”榜单中位列第5名,荣获2020届中国医院竞争力智慧院HIC300强。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巾帼文明岗”、“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奖”、“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锐意进取奖”、“全国医院后勤保障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人民满意医院”、“河南省中原健康先锋岗”、“河南省文明服务先锋岗”、“河南省医院创新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郑州市桐柏路195号
公立医院
三甲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28年9月,其前身为原河南中山大学医科。1930年医科改为医学院。1931建立省立河南大学附设医院。1942年更名为国立河南大学附属医院。1952年更名为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1958年从开封迁址郑州,更名为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5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医院正式命名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成为省部共建医院。2017年临床医学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较强救治能力、较高科研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县级医院帮扶示范基地、中国PTC突出贡献团队奖、全国优质护理服务优秀医院、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中,我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19位,科研排名全国第4位;全国医院自然指数综合排名全国第11位。 目前,医院有河医、东院区、北院区和南院区4个院区,实行一院多区差异化发展、同质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医院有河南省口腔医院、河南省眼科医院、河南省基因医院,郑大一附院儿童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脑血管病医院、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耳鼻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消化病医院、肾脏病医院13个院中院,总占地面积871亩,临床医技科室120个,病区279个。河医院区占地237亩,建筑面积35万M2,病区133个。东院区占地345亩,建筑面积78万M2,病区86个。北院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9万M2,病区17个。南院区占地面积189亩,规划建筑面积40万M2,目前在用建筑面积35万M2,病区43个,拥有地下停车位3100个。 全院有在职职工1391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330人,正高级职646人,副高级职称1308人,中级职称648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职工2057人,硕士3443人。有院士1人、特聘院士18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青1人、千人/百人计划专家3人,中原学者3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省优秀专家28人,省级厅级学术带头人53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中原名医16人、中原基础领军人才2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6人、博士后人才1人。目前,医院有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常委以上职务300余人。其中,中华医学会专业分会前任主委2人,主任委员1人,候任主委1人,副主任委员7人,青年副主委8人,常委17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专业分会主委3人。其他国家级学术团体主委6人(含会长),副主委(含副会长、副理事长)24人;国际学会专业分会委员3人。河南医学会各专业分会主委58人,候任主委7人,副主委124人;其他省级学术团体主委(会长)48人(含名誉主委6人),候任主委3人,副主委(含副会长)47人。在国内外杂志担任编委以上职务的有300多人。 医院临床医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是河南省优势学科,食管癌防治是河南省特色学科。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个,有河南省重点学科29个,河南省特色骨干专科2个;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1个,河南省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5个,河南省医学中心7个,河南省质控中心16个。医院坚持瞄准国内外医学科技前沿,砥砺进取,开拓创新,以心、脑、肺、肝、肾、耳鼻喉、眼、妇产科等优势学科为支撑的大器官疾病综合诊治技术始终处于全省领先地位,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近年来,一大批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在我院得到应用,其中应用“等位基因映射识别MaReCS技术”精准阻断染色体平衡易位向子代传递健康婴儿在我院成功诞生,“基于配型的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手术”成功实施,填补国际空白。应用单细胞SNP微阵列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诞生,应用体外激活休眠卵泡及卵巢组织自体移植技术治疗卵巢早衰试管婴儿诞生,亨廷顿舞蹈症应用“核映射及SNP芯片”联合诊断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双芯试管宝宝”诞生,“韩新巍式血管可回收支架”的临床应用,同卵双生活体供肝肝移植手术、肥厚型心肌病子代遗传阻断、内镜下胃成形术等填补国际国内空白。肾脏活检与肾脏病理6000余例,居国内医院第一位。具有肝、肾、肺、小肠、角膜、皮肤等移植能力,其中肝肺移植数量居国内医院前列,小儿肾移植例数连续五年居国内医院第一位。3D打印技术已在多个临床学科中成功实施。我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成功开展泌尿、妇科、肝胆、胃肠、胸外等各类手术,标志着河南外科手术进入“机器人”时代。 医院是河南省培养高级医疗卫生人才的临床基地,实行三个“院系合一”管理,临床医学系、医学检验系和口腔医学院与医院合一管理,承担着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医学检验系、预防医学系、口腔医学系及医学影像系的本科,硕、博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医院是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是河南省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在院规培人员2000余人。临床医学和护理学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所有二级学科,有博士生导师138名,硕士生导师834名,年培养硕士、博士7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年接收省内外进修人员2000余人。 医院科研平台日臻完善,有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级实验室2个,分别是互联网医疗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3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17个,厅级重点实验室43个,校(院)内研究机构21个,省级、高校、市级、院内科技创新团队70个,院内跨学科博士创新团队30个,青年创新基金项目988个。近年来,医院科研立项和获奖总数稳居河南省卫生系统首位,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惠民专项、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项目(“863”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科研成果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其中,《肾脏病科普丛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河南省西医和科普领域“零”的突破。 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四个院区”的互联互通、数据统一、标准统一。实现了全院级的HIS、LIS、PACS,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管理、门诊“一卡通”就诊等,以无纸化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家六级水平,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居国内前列。设在我院的国家远程医疗中心省内覆盖全省18个市、25家省/市中心医院、170余家县医院、200余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省外直接联网100余家医疗机构,涵盖新疆、四川、山西、山东、贵州、云南、福建、辽宁、河北、青海等。中心还与美国、俄罗斯、赞比亚等国家医疗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开展常态化、规模化远程医疗业务。 医院设施先进,设备齐全,医疗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位居国内前列,有国际顶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PET/CT)2台、回旋加速器1台、高端螺旋CT 22台、核磁共振(MRI)22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3台、TOMO刀1台、直线加速器7台、模拟定位机2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5台、C型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23台、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0套等,以及海扶刀1台、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8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16台等。还拥有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命支撑系统,ICU、CCU、NICU、RICU、PICU,CT复合手术室、磁共振复合手术室、DSA复合手术室和骨髓移植中心设备均属国内领先。 近年来,医院不断加强国内、国际间交流,定期派出科技人员到国外学习深造,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瑞典、挪威、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了技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协议,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近一个世纪以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代又一代人秉承着“厚德、博学、精业、创新”的院训,执著追求,努力拼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做出了不懈努力。今后,这所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院必将为河南省卫生事业的腾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建设东路1号
公立医院
三甲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郑大五附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省级综合医院,其前身为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始建于1915年,2005年9月归属于郑州大学。医院位于郑州市中心,紧邻郑州火车站西广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92.17亩,实际开放床位2000张。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医院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成长历程。1915年医院成立于郑县,称京汉铁路郑县医院。1932年陇海铁路郑县医院成立。1938年抗战爆发,郑县沦陷,医院解体。1948年医院重建为郑州铁路管理局郑州总院。1956年医院正式更名为郑州铁路中心医院。随着铁路改革和机构调整,90年代医院更名为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2005年,医院归属郑州大学,成为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百年风雨兼程,记载着无数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专家学者,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毕生精力,铸就了五附院的辉煌;百年沧桑迭宕,印刻着无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热情和青春年华,汇成了五附院的历史长河。 ——1949年建国之初,医院派出精干力量组建医疗队,赴东线、西线及黄河大桥为铁路建设服务。 ——1965年,医院克服种种困难,抽调医护人员71人,分期分批到郑州铁路局沿线站段抢救危重病人和巡回医疗。 ——1976年,唐山大地震,医院先后派出多批医护人员奔赴灾区抢救运送伤员。 ——1998年,医院组织青年医务工作者到运输一线服务,开展“千里铁道巡诊”活动。同年,长江水灾,白衣天使情系灾区,踊跃捐款,无偿捐献医疗器械、药品,支援灾区人民。 ——2003年,非典肆虐,医院组建了由8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发热门诊,派出65名医务人员在贯通全国的十余列客车上进行“非典”防治工作,确保了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动脉的安全畅通。 ——2008年,汶川地震,医院组建了由9名医务人员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队,赴地震灾区进行救援。 经过104年的发展,医院已经成为设备先进、专业齐全、技术精湛、服务优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省级综合医院,同时也是河南省、郑州市、郑州铁路局、郑煤集团及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医保定点医院。1993年,被卫生部评为河南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百佳医院”称号;2004年荣获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2013年荣获“河南省医改创新示范医院”荣誉称号。 医院设有59个临床医技科室,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11个重点学科,其中,8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3个原铁道部重点学科,康复医学、神经病学、消化内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医学整形美容科、呼吸内科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 肿瘤内科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骨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是原铁道部重点学科。优势明显的学科诊疗体系使医院在康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心血管疾病治疗、肿瘤治疗和体检预防保健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医院现有职工2510人,高级职称307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77人,医学博士、硕士498人。医院是郑州大学第五临床学院,也是郑州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6个博士学位点、7个硕士学位点。先后设立了一个示范基地:河南省康复医疗服务示范基地;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幽门螺杆菌及微生态与消化道肿瘤重点实验室;两个临床中心:郑州大学临床医学康复中心、郑州大学临床医学整形美容中心;三个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神经变性疾病实验室、河南省医学微生态与临床营养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康复医学重点实验室;五个研究所:郑州大学康复医学研究所、医学微生态学及临床营养研究所、脑血管病研究所、血管外科研究所、整形美容研究所;六个省级中心:河南省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河南省癫痫病系统化诊疗中心、河南省伽玛刀治疗中心、河南省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河南省儿童早期发展与评估工程研究中心。 医院医疗设备精良,配置有旋转式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3.0T核磁共振、256层极速CT、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系统(DSA)、人工肾血液透析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先进的医疗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拓宽了医院的服务领域,同时也为医疗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015年11月,医院康复医学部被河南省卫计委批复为“郑州大学康复医院”;2016年3月,医院申报的“康复治疗学”专业通过国家教育部审批,已圆满完成三届康复治疗学专业招生。2018年6月4日,郑州大学康复医学系依托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获批设立。医院与因发现胃中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病溃疡及胃癌之间的关系而获得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教授开展紧密合作,建立了“郑州大学马歇尔医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马歇尔医院”。2016年12月6日,医院与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院士合作建立的河南省幽门螺旋杆菌与医学微生态院士工作站获得河南省科技厅批准。2017年10月,康复医学、消化病学、神经专科获批《河南省省直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2018年2月26日,医院申报的脑血管病学正式获批国家发改委、国家卫计委《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全国113家,河南省6家)。2018年,郑州大学五附院再次荣登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成绩稳中有升,位列华中区综合实力排行榜第17名(河南省综合医院第4名);康复医学连续3年位列华中区第5名,河南省第1名;消化病学、神经外科、整形外科获得华中区专科提名。 2019年,全院教职工将继续围绕“一个中心、两个环节、三个抓手”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积历史之厚蕴,力争再创百年名院新的辉煌!
郑州市康复前街3号
公立医院
三甲医院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是1986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培训和指导七位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也是河南省妇女儿童医院、郑州大学附属妇产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脑瘫康复医院,承担着全省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以及妇产儿童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任务,也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定的中国大陆七大培训基地之一。 医院坐落于郑州市康复前街7号,交通便利,环境幽雅。近年来,医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北院区兴建了门诊大楼、妇产科病房大楼、博爱楼,装修改造了老病房楼、康复楼等,南院区生殖医学大楼、儿童康复训练楼、儿童康复病房楼、教学楼、科研楼等装修改造后,也已投入使用,目前运行床位达1999张,为广大妇女儿童创造了良好的就诊环境。此外,新区医院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后医院的就诊流程和医疗环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医院坚持走特色办院之路,学科发展和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拥有妇科学、产科学、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生殖医学、小儿神经内科、儿童康复学、新生儿学、儿童心理学、实验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专科护理学、小儿呼吸病学、麻醉学等17个国家级和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儿科学、妇产科学、小儿外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影像医学等5个博士学位点,11个硕士学位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技工作站,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新生儿脑损伤重点实验室,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中美围产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神经医学影像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生殖生育力保存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儿童脑损伤防治国际联合实验室,围产医学、新生儿脑损伤、妇科肿瘤等11个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卫健委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专科培训基地、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河南省妇产疾病(围产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设在我院。医院在妇产科、儿科等方面不断挖潜创新,创建和发展了河南省妇科内镜诊治中心、河南省儿童重症救护中心、河南省围产医学中心、河南省产前诊断技术服务机构、河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河南省小儿先心病诊治中心、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河南省人类精子库等44个特色诊疗中心,牢牢确立了在河南省妇幼专业的龙头地位,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妇幼保健院前列。 医院现有职工30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人员400余人,硕博士1000余名,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中原百人计划、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余人,并有60余人当选河南省卫生系统科技领军人才和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等,成为医院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 医院坚持医疗和教学并重,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日趋活跃。担负着郑州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以及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医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其中3篇SCI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制定、修订了诊断标准、规范和指南。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0项,地厅级科研奖励40余项。近年来,医院开展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定期派科主任、业务骨干60余人等赴国外进修、深造。 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妇幼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医院、“具有国内品牌影响力示范医院”、全国优秀爱婴医院、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群众满意医院、河南省医院“十大指标”先进单位、河南省医院管理年活动综合评价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文化建设工程先进单位、河南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郑州市康复前街7号
公立医院
三甲医院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建于1928年,是一所学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为全年“无假日医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河南省医保、河南省新农村合作医疗、河南省大病救助、河南省异地就医、河南省直干部保健及郑州市医保等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有经八路综合院区(设有床位2000张)、南阳路郑州大学眼耳鼻喉医院院区(设有床位300张)和郑州市经开区新院区三个院区。位于郑州市经开区的新院区占地426亩,拟开设床位1500张,将建成一个现代化、规模化、综合化的新院区。医院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教授、副教授近500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5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省管优秀专家21人,省级厅级学术带头人29人,是河南省主要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是河南省首批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医院临床特色明显。重症医学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产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有泌尿外科学、精准医学、脑血管病学三个院士工作站。重症医学、心血管学、神经病学、内分泌病学、老年医学、呼吸病学、妇产科学入选河南省直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产科学、生殖医学、妇科学、脑血管病学、神经病学、泌尿外科学、心血管外科学、重症肌无力、胸外科学、心电诊断学、心血管病学、消化病学、麻醉学、护理管理学、专科护理学等15个学科被河南省卫健委评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康复医学、肿瘤治疗学被评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脑血管病转化医学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的数量在全省省级综合性医院中排名第三。胸外科、妇科、产科、神经外科、脑血管病、肿瘤内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疼痛、内分泌、呼吸内科10个专业入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重症医学、生殖医学、微创医学和介入治疗等均居省内领先水平。医院开展的多项医疗技术在省内、甚至国内独具优势。如:ECMO及其支持下的各种急危重症救治技术,妇科、产科常见及危重症诊治体系,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消化、呼吸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心脏和肿瘤的介入治疗,帕金森、癫痫、糖尿病、泌尿系疾病的治疗技术,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技术,主动脉夹层诊治技术、下肢静脉曲张射频消融术,心血管康复体外反搏治疗,脊柱外科、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神经调控等。 医院科研及教学实力雄厚。医院在脑血管病学、精准医学、感染性疾病及重症医学、心血管病学、消化病学、妇产科学等部分领域科学研究居国内、省内领先地位。是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卫健委临床药理实验研究基地、全国首批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国家级ECMO培训基地、吸附型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示范中心、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国家级培训基地、中国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中心,中国残联康复人才培养基地等,并当选为中国临床营养联盟副秘书长单位、中国妇产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等。设有河南省卫健委肝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子宫颈癌防治中心、河南省泌尿系结石诊治中心、河南省高血压研究会以及郑州大学消化疾病、胸腔疾病、脑血管病、神经疾病、神经生物学、医学微生态学、医学生物工程、泌尿外科等科研诊疗研究所。一些在省内甚至国内颇有影响的医学期刊,如国家级《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省级《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以及SCIE期刊——《生命科学学报》(系郑州大学学报海外版)等编辑部均设在这里。是我省内为数不多的获准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单位。 医院拥有一批在国内和省内先进的诊疗设备。如世界先进的256排新双源CT、3.0T核磁共振系统(MRI),国内先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四维彩超、“290”电子胃镜、心脏中心监护系统、人工肝、肝肿瘤射频治疗系统、无痛胃镜、无痛肠镜、电子宫腔镜、3D电子腹腔镜和电子胸腔镜、TCT、LEEP刀、体外震动排石机(我院研发获国家专利)、体内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机、当前世界先进的电子输尿管软镜、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定位多点穿刺仪、全飞秒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 医院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经常同美、英、德、日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成功举办了国家级和省级不同医学领域的大型学术活动。 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和“厚德 博学 精医 济世”的医院院训,以“特色突出 国内知名”为愿景,加快改革步伐,实行科学管理,注重行风教育,开展优质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群众满意的卫生计生机构”、全国优质服务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改创新奖、全国优质服务岗、河南省医改创新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
郑州市经八路2号
公立医院
三甲医院
信阳市中心医院(信阳地区人民医院)
韶光流转,盛世如约。2020年,信阳市中心医院迎来了百年诞辰。 1920年,美国基督教会医生狄士达提议,在信阳创建了一所教会医院,命名为“豫南大同医院”。这个美国人可能不会想到,正是他的这一提议,叩开了百年后豫南地区一所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大门。 百年路程,世纪回眸。信阳市中心医院代代相传,筚路蓝缕,在风雨中用初心用信念用毅力用实力走过辉煌百年。这所信阳唯一的一家百年老院,不但承载了本地卫生事业的发展历史,也承载了许多老信阳人的记忆。 信阳市中心医院1998年更名为信阳市中心医院,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覆盖皖西、鄂北、豫南等周边地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总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500张,实际开放床位1769张。总投资20余亿元,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设置病床1800张的羊山东院区正在建设中。2021年门(急)诊总诊疗人次近120万,出院患者8.4万余人次,完成手术2.3万余例,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76%。 医院现有在岗职工296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637人。有高级职称348人,医学博士、医学硕士研究生487人,享受政府津贴5人,信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0人,有40多名专家在省、市医学会担任主任或副主任委员职务。 医院设有56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14个临床科室为市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疼痛科为省级医学临床特色专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急诊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儿科、神经内科、麻醉科、肿瘤医学科、肾病内科、口腔科、妇产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康复医学科),4个临床科室为市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放射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近年来医院先后成功创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省级创伤中心、信阳市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信阳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逐步构建起以“五大中心”为核心,多学科一体化的区域急危重症医疗救治服务体系。2021年医院获批筹建癌症、神经疾病和泌尿外科三个河南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目前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医院设有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临床药师培训中心、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临床培训医院、中华医学会“华佗工程—腹膜透析置管手术规范化项目实践培训基地”、市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此外,有26个市级临床质量控制中心、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市级医学研究中心挂靠我院。 医院设施设备先进,拥有医科达直线加速器、卡尔蔡司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机、飞利浦3.0T核磁共振全身扫描仪、联影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西门子1.5T核磁共振、飞利浦256排螺旋CT、飞利浦16排CT、西门子64排螺旋CT、联影uCT64CT、方舱GE16CT、美国GE经济型PET-CT、SPECT、血管造影机、心肺转流系统、实时四维彩色多普勒、数字化X射线摄影透视系统、乳腺X线摄影系统、电子胃镜、关节镜等1000余台(件)前沿医疗设备,能够为临床提供科学、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支持。 近年来,相继开展100多项新技术填补了信阳市医疗技术空白,部分诊疗技术达到省级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每年获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0余项,每年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为有效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满足老区人民的健康需要,启动信阳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在10家县医院、154所乡镇卫生院、25个社区服务中心、98个社区服务站及2490个村卫生室共计2777处全覆盖免费进行布点。目前完成布点2433个,走到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够免费享受三级医院的诊疗水平。同时,与国家、省级医院建立医疗联盟,组建了“信阳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现有23家成员单位。实施智慧医疗、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和预约诊疗服务,将门诊60%号源作为预约挂号号源管理,现有微信、手机APP等6种预约诊疗方式。 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的院训,秉承“仁爱、诚信、创新、奉献”的医院精神,持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美化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落实惠民政策,使医院逐步成为百姓放心、群众满意的品牌医院。医院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与时俱进树大医风范,诚信惠民献仁慈爱心。信阳市中心医院党委坚持以团结、干事、创业、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深化改革、以人为本、科技兴院、谋求发展、再铸辉煌”的发展思路,秉承“管理科学,服务优质,技术先进,设备精良,质量一流,环境优雅”的建院理念,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信阳市四一路1号
公立医院
三甲医院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省直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始建于1896年,前身为加拿大医学博士罗维灵(William McClure)等创办的博济医院,曾更名为惠民医院、平原省省立医院、豫北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等。1982年更为现名、并沿用至今,1988年河南省结核病医院(原河南省干部疗养院)并入,现为医院第二名称。 医院占地310亩,建筑面积40.6万平方米,核定床位3500张,临床、医技科室102个。现有职工3639名,其中博士、硕士1100余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42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3人,河南省政府特贴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河南省卫生计生科技创新型人才领军人才8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5人。 1959年,在国内开创定向肺导管局部滴药技术;1992年,完成河南省首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007年,完成中国大陆首例全过程清醒状态下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手术。医院为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设有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全国血液净化培训基地、全国腹膜透析示范中心培养单位、全国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及河南省重症监护、急诊等8个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大批医护药人才。获批国家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等,通过专科联盟建设,不断提升区域医疗救治能力和区域协同救治水平。 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单位。第一附属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建设单位1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17个,河南省中医重点专科1个,河南省省直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3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实验室3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及国际联合实验室等11个。 医院配置有PET/CT,Revolution CT,东芝320CT,GE超高场强磁共振,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机(ECMO),DSA,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康复训练机器人,一代基因测序仪、二代基因测序仪,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移动系统(OCT),心脏三维标测系统、立体定向仪,超声骨刀等大型设备百余台件,能满足各项诊疗需求,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顺应分级诊疗新型就医秩序,成立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集团,与25家市县级医院协同建立专科联盟,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网络化救治体系,探索建立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共享的“互联网+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体系。 三次荣获全国卫生先进集体,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爱婴医院、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慈善医院、河南省患者满意提升工程先进单位等。2018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综合排行榜第88位,省内第二;2020年位列广州艾力彼全国地级市医院100强第23位;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2年考核成绩为A。 医院既有省直公立三甲医院的医疗内涵,又有基层医院的亲和力。百年来,立足基层服务百姓健康,豫北人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省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既丰富了“强基层”的理念,也拓宽了“强基层”的道路。“红色基因”一脉相承,为民情怀历久弥新。立足新时代,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迈出铿锵步伐,为实现全国知名、中原经济区领先的医学中心的美好愿景而不懈奋斗,以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推进健康中原、健康中国建设!
卫辉市健康路88号
公立医院
三甲医院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大庆路124号,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民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1所三级甲等医院(总院)和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院)组成。总医院占地面积1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现有员工206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6人,副高级职称228人;河南省优秀医师2人,濮阳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1人,博士4人、硕士260人,新乡医学院硕士生导师11人。开放床位1650张,年门诊量158.5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7.9万余人次,各种手术3.1万余台次。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是新乡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307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协作医院、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与个体化治疗示范基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PCI医院、中国卒中中心联盟首批会员单位、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中国心血管疾病基层医师培训示范中心、全国肛肠病诊疗基地、河南省胃癌-食管癌综合诊疗中心濮阳临床基地、河南省健康促进医院、河南省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救治定点医院、国家医保异地结算定点单位、河南省及濮阳市(五县两区)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中原油田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多家商业保险公司定点医院。 医院拥有先进医疗设备3000余台套;设有ICU、CCU、NICU、PICU、EICU等重症监护病房、血液净化中心及层流净化手术室;拥有医科达Versa-HD数字化直线加速器、256极速CT、3.0T磁共振(2台)、1.5T全息磁共振、16排螺旋CT(2台)、SPECT-CT、双探头ECT、平板DSA2台及数字X光机(3台)、西门子生化免疫流水线、20多台先进的数字化超声多普勒超声仪、双波源双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等先进医疗设备和设施。 医院按照“人才兴院、科技强院、打造名院”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完善科室设置,强化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推进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提高服务水平,医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总院设有52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河南省重点学科2个、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濮阳市重点学科10个、濮阳市重点培育学科3个。最近几年,我们根据新型医疗模式和学科发展趋势,积极整合医疗资源,在细分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向中心化发展。拥有2个国家级中心:中国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我院还组建了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创伤中心等。 医院倡导“崇德、求精、仁爱、和谐”的医院精神,贯彻“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把满足患者需求作为工作目标和发展动力,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受到了广大患者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近年来,医院先后获得河南省“廉医、诚信、为民、和谐”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先进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十大指标”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进单位”、“河南省医改创新示范医院”、“荣耀中原十佳惠民医院”、“河南省优秀民营医院”、“河南省平安医院”、“河南省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河南省红会送医计划先进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河南省“先进社会组织”、河南省健康促进示范医院、“河南省文明单位标兵”、人体器官捐献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油田总医院将以让患者满意、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为目标,按照“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打造名院”的发展战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濮阳市大庆路124号
A级申报 去验证
手机站
小程序
公众号
回顶部